世博会观后感 今天是2010年的6月26日,是上海世博会安徽周的倒数第二天。我怀着无比激动,无比兴奋的心情去上海世博会赶会。
早晨六点起床,跌跌爬爬洗一把脸就跑到了地铁站往世博会猛赶。外面仿佛又在下着倾城之雨,仿佛又没有下;地铁上人似乎非常多,预示着今天的世博会是要创新高;仿佛起来晚了,排不到前面了……管不了那么多,冲!我就不相信,我们一行四人的篮球是白打的!别人早,我们快;别人怕雨,我们不怕;别人挤不动,我们就直接身体对抗!呀咯叽叽,冲啊!
一号线转七号线,一路狂飙,一路拥挤。我眼中都是一群群的人们,扶老携幼,拖家带口,全家出动。很多人都带了装备(轮椅、手推车),更多的人是带着折叠小板凳。看来,唯武器论是对的,装备不好,估计就要被虐。每个人眼中仿佛都喷射出一道怒火,想让这地铁上去世博的人全部消失,只留下他们,这样他们就开心了。不管别人想让我们消失也好,踩掉也好,我们还是顺利的到达了世博会入口。
到了入口处,哇塞!哇塞!这么多人!比我们三月初八头一天人都多,比清明会认都多!毫不夸张的说,比我们五河十个清明会头一天的人都多!身体对抗没有用,冲刺没有用,长得帅一样无效,排队吧。排着排着就发现传说中未曾谋面神一样的九曲十八弯的护栏,我将其命名为“自个咋个(ZigZag)”。真是牛叉,婉转得让我联想到了猪大肠,人们像一粒粒的粪球,滚动在大肠里。大肠在蠕动,蠕动,蠕动,排了2个小时后,我们终于被排出来了,挤压成型,顺利通过安检出来,自由了,我们来到了世博!
定睛一看,靠,还是这么多人,还不如在门口排队人少呢。各个场馆门口都是大肠。放眼望去是彩旗飘飘,迎风招展,人山人海,那是相当的壮观!看来身体对抗是不可避免了。做了一系列的布朗运动,终于漂泊到了德国馆门口。没什么好说的,排队吧。于是开始了长达4.5小时的排队之旅,这其中还发生了几件小故事,将在下面介绍。终于我走进了德国馆,一个让我等候了4.5小时的建筑,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广告——为了你,这座古城已等待千年(凤凰古城)。其实德国馆还是很幸运的,古城等待了千年,却也不知道我们会否去。而德国馆才等待了不到一年,我们就来了,德国馆幸甚!
逛完德国馆,跑到亚洲去给几个从亚非拉来的兄弟送去了午餐,解决了他们的饥渴之困。然后就直奔今天的最重要的场馆——安徽馆。我是个地域感很强的人,到了省市馆,直扑安徽馆,安徽馆是一个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模型,高高的门楼让我倍感亲切。于是排队,入场。文房四宝,黄梅戏,铁画,徽派建筑,花鼓,民歌,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一切又是那样的令人动容。安徽是我出生的地方,我生命的最初是在那里度过,没有她我不知道我会在哪里。我爱她,我喜欢把我们安徽展示给大家,让大家都羡慕我有一个这么优秀的故乡,这是多么令人自豪啊!出了安徽馆,下一个目的地,湖南馆。湖南馆是一个大号的魔比斯环。湖南是我永志热爱的地方,我人生中最青春的时光是在湖南度过的,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它,我喜欢听到有人赞美它。它过去是,现在是,且将来也永远是我的港湾。看着“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的铮铮誓言,我仿佛又回到了我的大学,重复了一遍又一遍的朗朗书声,指点江山,以及过去的种种。哎!老人家不回忆了,盖个章闪人。
出了省市馆,就去了几个亚洲国家馆(为了不排队)。特意去了一趟越南馆,这个和我国有复杂关系的交趾国,我们的同志加兄弟,我们的不听话的小弟弟,我们的人力资源竞争国,我们越来越少的社会主义兄弟。可能是我对历史了解比较不全面,可能我的建筑学知识缺失,面对一栋以竹竿和绞丝构成的建筑,我竟然想起了小时候家里的土房。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特有建筑,特有生活。
越南馆出来,已经是晚上7点了。于是一路狂奔,到江边去看音乐喷泉。从规模上说,比西安的大雁塔广场的音乐喷泉小,可是人家是世博音乐喷泉。民族音乐、交响乐依次而来,真是极视听之娱!转过头,呀!世博光谷的灯光已经点亮,光影的变幻,在这千变万化的霓虹灯闪烁下,如梦如幻,真是好漂亮!累得头疼,席地而坐,读完信就到了8点半了。赶紧去浦西,我的票可是花钱买的呢!虽然是李老师买的,但是谁买不是钱啊!要对得起李老师,对得起100块!
坐船到了浦西,从一头奔到另一头,冲进城市足迹馆,跑马观花看了一圈,发现下次还是要来的!嗯,下次再来。
10点半,离开世博会,做最后一班地铁,到火车站就没有车了。只好打车回了学校。至此,从6点半到11点半的世博之旅终于结束了。
现在我坐在我电脑前,头昏脑涨的感觉。回想世博,在我这几天有限的记忆里,我不敢说能全面的回忆起世博的一点一滴,只能截取出我能想到的一些小片段,奉献给大家。
世博三件事
排队
这次世博会,终于让国人学会的排队。虽然这种排队是用“自个咋个”规范过的。这排队意识我认为总归是要慢慢培养起来。没有先来后到的民族,永远都没有自己的方向。从排队说开去,功德,公共行为也慢慢被规范。譬如说拍德国馆的时候,前面有个人在抽香烟,结果一票人反对,甚至有人(我)要暴力相加,最终逼迫其就范。我认为这就是一大进步,这就是一种中国人行为方式的转变。可喜可贺,至少这让我看到了某些希望。
拉肚子
又是拉肚子。排的德国馆的时候,也就是那个4.5小时的等候。一直都很好,当我排到第7棚(最后一棚)第三拐(倒数第二拐)的时候,我的肚子不负众望的开始绞痛起来。乖乖,早不来玩不来,真牛叉!我忍,我忍,那时候真是:颤抖的手、悸动的心、疼痛的肚子。过了不到20分钟,终于进去了。然后在德国馆里就一直在想着什么时候赶紧出来找个厕所方便一下。于是用了30分钟从德国馆飚出来,于是肚子不疼了……哎!有些事,真是缘分不到不要强求!求也没用。但是再想想,当时咬了咬牙,我不也是挺过来了吗!坚持就是缘分。
裸奔男
我看到裸奔男了!没错,在中国,在上海,在世博园的喷泉广场!他,一个飘逸的如风一样的男子,一丝不挂,孑然一身,从广场东跑到广场西,用从广场西奔到广场东。脸上满是幸福与豪放的大笑,充满了终于挣脱藩篱,获得自由的满足的笑容。突然,他摔了一跤,大哭起来。我眉头一皱——这谁家的孩子,大人也不抱起来揉揉……
世博三感受
人多与多元化
人多不是中国国情,而是中国特色。人多的我们优势,也是我们的痛处。人多就会杂乱无章,就会各有各的想法,就会有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我认为孙文先生的关于世界大同的理想是要进行修正了。没有了多元化的存在,人也就失去了个体存在的意义。我始终认为,和谐社会就是和而不同的社会,任何强加别人的所谓的统一步伐的声音都是无耻的。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保卫你说话的权利。
文化坚守
看了几个场馆,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们对高科技的应用,也不是他们的国际化程度,而是他们的文化坚守。本届世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德国馆有一半是在做他们的城市,他们的花园,他们的市井文化,他们的古老城堡,还有他们的格林童话,歌剧等等。越南馆,到处都是他们的竹子,他们的漆器,他们的竹制器具,还有他们先民们的耕作的场景,开拓荒蛮的景象等等。
我看到了所有的科技手段都只是为了留住游人匆匆的脚步,吸引他们去了解他们所引以为傲的文化,他们的立足之本。
每个场馆都是一个文化的发散地。所以文化永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分别只是你身处的环境而已。文化本来就是自豪的,我们本来就应该自豪!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大城有大道,生活有情调;放开了胸怀,一天一美好。
城市确实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让我们的生活更富有艺术性。看了城市足迹馆里关于黄河长江流域城市形成、变迁、发展的视频,突然发现,其实我们的先民是非常伟大的,也是非常聪明的。
我们经常讲古代是愚www.qiake.net昧荒蛮,我们现在是多么的发达开放聪慧。其实这都是扯淡,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所需要的美好的一方面。欧洲的中世纪,中国的五胡乱华,非洲的殖民时代,美洲的荒蛮时期,这些时期,是不是都不在发展了呢?在他们那个时代,城市里的生活就比现在的灯红酒绿差?我不认为是这样,至少不管什么时期,人总是要向好的方面发展的。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城市发展史就是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的推动力。
我们为什么要进城?对于我们这些农民的后代来说是更需要问自己的。城市里有便利的交通,高大的建筑,拥挤的人群(商业文明的发达);也有红灯区,也有黑道白道,也有所有黑暗的一方面。其实我们进城不是为了这些,这是农耕文明向城市文明转变过程中必然的结果。进城一方面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另一方面我认为是为了一种体验,一种我们先辈都没有的独特的体验。我们能经历我们先辈所不能经历的一些事情,我们拓展了我们的活动范围,我们拥有了更大的交际圈子,这就是让我们生活更美好的城市。我希望如此。
附上城市誓言一则:
我们决不以懦弱或不正直的行为给我们这个城市丢脸,也永远不抛弃我们队伍中患难与共的兄弟。
我们将为本市的一切理想和神圣的事业而奋斗。
我们将尊崇和服从法律,并以自己的规范行为,促使周围那些企图取消或无视它们的人遵从这一观念。
我们将不停的努力,以激发全体市民的公共责任感,从而,在所有这些方面。
我们将给这个城市留下远比它给予我们的更多,更美好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