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宗亲倡议书 经中华郭氏文化研究会、中华郭氏网、山西省郭氏文化研究会,各位明公、宗亲长期筹划,首届中华郭氏文化研讨会计划于明年三月在山西汾阳召开。特此向全球宗亲发出倡议,请全体华夏郭氏族裔积极参与此次研讨活动,整合郭氏谱系、文化资料,实现郭氏宗族复兴。此次研讨会是郭氏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传统沦丧的时代,许多人已经无法理解其意义,因此在研讨会召开之前,做一次解释倡议尤为重要。
近百年来,华夏民族饱受战乱、文化入侵的折辱,国人对于传统、血缘的信心一度降到前所未有的低点,尤其文革十年,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华夏传统存之不及十一,文献、文物损毁严重,尤其对人心之正朔扰乱极惨,国人大多成为文化、精神层面的流浪者。幸而,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认识到以宗族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社会体系之重要性,逐步展开了恢复宗族记录、编修中华氏族通谱,祭祀中华炎黄列圣的活动。不过,在这些行动中,最重要的工作还是民间自身的意识觉醒及主动恢复。宗族是民心之聚落,然而如今大宗族已经被拆分,城乡之民大多以三、五人之小家庭为基础社会单位,有小家而无大家,谋私利而害公器,行恶行而无族议,已经严重危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传统的中国宗族体系到底好在哪里?国学大师南怀瑾对此曾有精彩的论述:“中国的宗法社会,以祠堂为中心,地方政治靠祠堂。那个时候好像没有警察,我们小时候都看不到警察,也不知道什么叫警察。你说要警察来管,那是个笑话。一个乡村里头,平安无事,白天门都是打开的,家里没有人都可以,有鸡、狗啊守门,没有警察,也没有什么‘乡长’,像这些‘长’的‘短’的都没有,只有个‘保正’,也叫做‘里正’。譬如说我们南家那个地方,里正就是南家年纪大的一位老头子,或者驼个背、弯个腰,啥事都没有,他来做保正了。如果地方上一个鸡给人家偷了,算大事了,等于美国那两幢高楼被人家炸了,全村人都出来了,那不得了,怎么有人偷鸡摸狗的?我们是那个社会情况中出生的,当年的社会是这样安定,上海的社会也是这样安定,后来变化到今天。” www.qiake.net
为什么曾经拥有强大军力的古代马其顿、古罗马、古波斯、古阿拉伯、古印度、古埃及,这些国家和民族都消失在漫长的历史中,而惟有中国、华夏族能历经五千年之兴衰丧乱,至今仍人口兴盛、国家崛起?其秘诀就在宗族昭穆。炎黄部落在五千年前完成了从西北地区到中原地区的扩张后,逐渐步入文明社会,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建立了宗族、谱牒制度。从人口质量而言,这种制度防止了近亲婚姻带来的民族体质降低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让整个民族通过宗族、家庙紧密团结成一个整体。尽管当时华夏族的国土四方都是武力强劲的野蛮民族,在与他们的作战中华夏偶有失利,但在战乱中失散的族人总是能够牢记自己的宗族、血缘,最后总是再次凝聚而崛起。数千年来,父系宗庙成为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如果说中国这棵大树是以大的民族概念为干,其枝叶就是百姓宗族,宗庙让全体中国人紧密团结在国家中央政权周围,人们通过宗庙、家法领悟到人生一些最基本的原则,明白国家、家庭与个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宗庙保证了我们的国家能够延续到今天。家谱是与方志、国史一样的宝贵民族历史记录。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百年来的坎坷历史进程对社会文化的解构,国人中有很大一部分生来便是生活在没有传统、没有血缘、没有宗族的空间里的,先入为主的反传统思想占据了他们的头脑,这让许多人很难接受重建宗族的重要理念。人的思想为历史环境所左右,这是人之常情,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百姓中的率先觉醒者挺身而出,为挽救民族精神和国家传统做一些实事。这些事情如果今天不做,再过几十年就很难再去做了,到那个时候,华夏的传统就再也没得救了,我们这个民族将成为仅在生物学意义上和古代华夏文明有一定遗传关系的行尸走肉,华夏文明将像埃及金字塔里的木乃伊一样成为历史,成为在橱窗里展示、供学者赏玩的文物,而不是在现实中继续生长、发展的文明遗产。如果我们今天不有所作为,我们就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如果我们今天救得人心千古在,其勋名必与泰山等高。
研究宗族文化、编修姓氏谱牒,到底有哪些实际意义呢?其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让人明确了自身在宏大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对自己置身的群体、社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使民族、国家成为牢不可破的血缘共同体。这对于团结华夏民族,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难以估量的重要意义。
自郭姓自文王而后开派三千年来,族人繁衍生息,分枝散叶,分布到华夏大地乃至地球表面的许多国家,至今人口已有近两千万之众。以我个人追寻祖源的经历而言,两千万人其实都是华夏远古部落祖先一脉相承的族裔,只是传奇时代的历史今人已经陌生,史料、证物的缺乏使许多人不敢相信自己真是那些英雄人物的后代。三代之前的祖先是谁,许多宗亲已经无法追溯,遑论其曾、高、太、天、鼻祖谁是?九代之前的远祖行迹,如无谱可考更是渺然无考了。现代文明引发的信息化时代已经开端,而旧的的宗谱文献正随着岁月的流失而逐渐散佚,此时如不将祖先数十百代艰辛记录的家族传承历程整理成可以永久保存的电子文档,我郭氏族裔将沦为与夷狄禽兽无异,不知其祖源历史的野蛮人,这是在对历史犯罪,可谓弃珠玉于粪土,自取辱于怠惰也。
将郭氏文化、谱牒遗存电子化、网络化,是功德无量的大事。许多宗亲无谱但知三代之居地、行辈,通过互联网查询可以归于其居地之谱;许多居地之族知其明清以降之家史,但之前记录已然散佚,通过电子化数据库可以与异地本家联谱,使家史通达远古;郭氏创族年代久远,汾阳王之前族裔已经遍布神州,电子化的谱系可以明昭穆,辨祖源,其文章列表可为凿凿之据,不至于误投他人之祠庙而见辱自家远祖,也可以止息无妄之讥诮,免于攀附之恶嫌。要正本清源、理清家史详情,召开全国性整理、研讨郭氏文化、家谱的全族会议已属迫在眉睫之要事,在此诚恳呼吁全球宗亲群策群力,共同参与首届中华郭氏文化研讨会,为历史负责,对自己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