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中学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1.B.都读“liáo”。A项,“训诂”的“诂”应读“gǔ”,其余都读“gū”;C项,“歼灭”的“歼”应读“jiān”,其余都读“qiān”;D项,“慰藉”的“藉”应读“jiè”,其余都读“jí”。
2、D(不可思议:神秘奥妙,不可理解。这里形容“撒野动粗”,有愚昧或态度蛮横之意,应该用“不可理喻”。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终将失败。)
3.B.A.“所有”应删去或移到“关于澳门历史的”之后。C.应“提高飞行员的视敏度和扩大飞行员的视野”。D.“由远到近”应“由近到远”。
4.百度(搜索网站):化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词,既表明网站广泛搜索的功能,又暗示使用该网站搜索会收到令人欣喜的效果。
迅雷(网络下载软件):借用“迅雷不及掩耳”,说明使用该软件下载快捷、方便。
5.D(代词,他的,孙权的。A才/就;B把/因为;C跟,介词/和,连词)
6.C(①表现刘备与关羽、张飞二人的关系,③表现关羽武艺高强、勇猛过人,⑥表现关羽作战的情况;关羽的“忠义”主要表现在对刘备的态度上,因此选②④⑤)
7.B(曹操让张辽探问关羽想法的事发生在关羽杀颜良之前)
8.(1)关羽全部封存了曹操赏赐给他的东西,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关键词:封、拜书、奔) (2)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关键词:为……所……,贯) (3)可以派人劝说孙权袭击关羽的后方,答应割让长江以南的地方封赏给孙权,那么樊城之围就自然解除了。(关键词:蹑其后、封、自解)
9、略
10、(1)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哀伤。(2)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3)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
11.①当一位亲密的朋友说出冷酷无情的话时,我们只好莫名其妙地笑。
②当我们向尊敬的人倾诉悲苦,他却轻描淡写地加以应付时,我们只好无聊赖地笑。
③当我们一生忙碌,费尽心机,却不知生的意义而感到悲哀时,我们只好吃吃地笑。
意思答对即可。
12.使用了暗喻(或比喻)的修辞手法。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意思答对即可。
13.作者认为泪是对人生的肯定,是人生的甘露,它能使人感到快乐,净化人们的情感,让人们的心灵呈现出非常健康的状态。意思答对即可。
14.人生在世,哭笑本是人之常情,笑是快乐的表示,泪是痛苦的表现。但是,作者从中翻出新意:透过笑看到生的悲苦,揭示出笑的悲剧情调;透过泪看到生的快乐,揭示出泪的阳光意味。文章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立意,表现出作者的机敏与睿智。意思答对即可。
作业五参考答案
1.A(A读音依次为diàn zhān tiē niān ;B读音分别为fǔ bǔ fǔ bǔ;C读音分别为pí pī bǐ pí;D读音为chù zhuō chù duō)
2. A(南辕北辙:一件事的目的与方法相反。宜改为“分道扬镳”。
亡羊补牢:指虽然犯错却来得及补救。与后文矛盾。 集腋成裘:比喻集少成多,褒义。)
3.B.A.应“喜欢具有民族的、传统的形式和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感的反映人民生活的内容的作品”。C.多了一个否定词“不”。D.“这”指代不明。
4.答案:
言外之意:你不适合本单位的工作,我们不能聘用你(1)。
应对:谢谢您的夸奖。(1分)单纯是一种美德,如果我有幸加盟贵公司,我将会很快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这样一段经历。(1分)我相信我的真诚和直率可以给形形色色跟我打交道的人带来温暖,希望我们有机会合作!(1分)
5.A(A项均为介词,正当。 B项第—句“其”为副词,可译为“一定,可要”;第二句“其”为副词,可译为“还是”。 C项第—句“以”为介词,把;第二句为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 D项第一句“而”为连词,表递进,可译为“而且”;第二句“而”为连词,表修饰,不翻译。)
6.D(A项中“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可表现爱民但不能表现廉洁。B 项中“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写权势之家对于成龙的惧怕和中伤,但不能正面表现于成龙的为政能力。 C项中“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不表现“廉”。)
7.B(文中并未写到在罗城时微服暗访;迁福建时“白康亲王杰书”为民请命避免了因为株连而产生的冤狱。)
8.(1)(3分)于成龙到任以后召集官吏百姓安抚他们,明确保甲制度。(“拊循”“申明保甲”各1分,语意顺畅,没有其它明显错误1分。)
(2)(3分)有公文命令于成龙修造浮桥渡过军队,浮桥刚修造好,山洪暴发,浮桥被冲塌了,于成龙获罪被免除了官职。(“檄”“桥圮”“坐”各1分。)
(3)(4分)有人说他随意更改以前的做法,我行我素,等他死后,才知道他始终很廉洁,被百姓称赞。(“变更素行”“始”“为…所”各1分,语意顺畅,没有其它明显错误1分。)
9、略
10、(1)咏物。(2)本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孤桐天生枝繁叶茂,孤独却干直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是暴露越是茁壮的特点,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意志越顽强,甘愿为百姓解除疾苦而献身。
11、即刻捕捉大千世界中各种形象美感的能力。(意思对即可)
12、(1)主观虚构。(意思对即可)(2)“画”是片段静止的文学。(或“再现一句话,一阕词,一段散文”)“文”是绵延不断的画面。(或“用文字作画”,意对即可)
13、“为文”更多追求的是对于社会人生的一种责任方式。 “作画”更多追求的是对于自身的一种深刻的生命方式。(意对即可)
14、A、C
阜宁中学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六 参考答案
1. D(A.zhēng/zhèng zhì/shí mú/mó qiáng/qiǎng;B.jī/qǐ cì/sì zhuó/zháo qiāo/qiǎo;C.lì/shuò jì/yì yú zhuó/yào;D.qì jìng rú dài )
2.C(浑身解数jiě—xiè)
3. C (A中第一组都读jiào,B中第二组都读xiù,D中第二组都读zhuó)
4. A(“洛阳纸贵”: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时。 “不容
分说”: 分说指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不容许分辩说明。 “巧立名目”变法儿定出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追本溯源”比喻追究事情发生的原因。)
5. D(A项的成语“凤毛麟角”常用来比喻人或物稀有珍贵,特别强调珍贵,与A句只是说游客稀少的语境不协调。B项的成语“同日而语”。形容两件事情不能相比或相提并论。B句并无并列比较的意味,也属误用。C句运用的成语“细大不捐”中的捐是“舍弃”。大的小的都不舍弃,指所有的都兼收并蓄。与语境无关。D句中的成语“匪夷所思”指考虑问题的方法、言语、行动违反常规,使人难以想象和理解,并无贬义,基本切合“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的意思)
6. D(A旷日持久,指拖延、耽误了很久;B雪泥鸿爪,指事物留下的痕迹,在句中不符合语意,可改为“东鳞西爪”;C不绝如缕,形容事情危急,也形容声音微弱悠长)
7. C(A项“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缺主语。B项应改为“如何避免比赛过程中出现不合法、不透明的暗箱操作现象”。D项“地铁紧张施工时”应改为“在地铁紧张施工时”,“掩护……安全”搭配不当。)
8. A(B项缺介词“朝着” 的宾语,应在“发展”前加“的方向”;C.主语应该是“兰州”而不是“兰州夜空”; D.“不仅”应当挪至“国内一些企业家”之前,因为前后两句的主语不一致。)
9. D(A.“对……工作莅临指导”,搭配不当,可改为“热烈欢迎省、市领导莅临我县指导语言文字工作”;B.“能否”和“怀疑”不对应。C.“是景点”缺少主语)
10. C (期待,期望)
11. A (分别排除B②、C①和D①)
12. D(“孤峻”意为性情“孤高严正”,并非贬意,不是待人“傲慢苛刻”。裴韦二人,俱为清正自持之人)
13.(1)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一起一整天,都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
(2)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能不富足。
(3) 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么能用笔涂改诏书呢?
三、古诗鉴赏
(1) 写景的角度: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来写景;远近结合(由远而近);仰看俯察。描写了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既开阔深邃,又清幽淡雅,充满野趣。
(2) 手拄藜杖缓步游赏的闲居者(或“隐逸者”、“贬谪者”)形象。表达了诗人超然俗务、悠闲自适的志趣,又流露出百无聊赖、得过且过的无可奈何之情。 (意思对即可)
四、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千万人之心也 江州司马青衫湿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恐美人之迟暮
参考译文: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李藩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出去做官,在扬州读书,用度困难,妻子儿女都责怪他,他却泰然自若。杜亚任东都留守,任用他为从事。洛中发生了盗窃案件,有人诬告是牙将令狐运所为,杜亚相信了,拷打后给他定了罪。李藩知道令狐运是冤屈的,为他争辩但杜亚不听从,于是辞职离开了。后来捕获了真正的盗贼,李藩因此更加有名望。 www.qiake.net
王绍掌权,邀请李藩见一面就重用他,但李藩最终没有去。王仲舒、韦成季等人担任郎官,结为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作乐,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强邀他去同聚,李藩不得已去了一次。王仲舒等人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后来又邀请李藩,他坚决不去,说:“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一起一整天,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后来王仲舒等人果然失势了。
裴垍告诉皇上,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就任命李藩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藩秉性忠诚,遇事知无不言,皇上很器重他,认为他言事从无隐瞒掩饰。元和四年冬天,皇上询问大臣说:“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有的能使百姓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有的却导致国贫民困,这是什么缘故呢?”李藩回答说:“古人说:‘节俭能使用度丰足。’所以财物丰足取决于节俭。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能不富足?自然国库充实,五谷丰登。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奇珍异宝,上行下效,风俗日渐奢侈,舍弃农耕,从事工商,衣食日益缺乏,那么百姓就不会富足,国君又怎能富足?自然是国贫家困,盗贼就乘机而起了!我希望陛下能把宫室车马,衣服玩物,务求减省再减省,向人们显示要改变旧俗,那么天下百姓就幸运之极了。”皇帝说:“节俭的事,发自我的诚意;贫富的缘由,正如爱卿所说。只求上下互相勉励,来保持这一风尚,如果我有越制奢滥的情形,这就确实深切期望你们能直言劝谏了。”李藩等人拜贺退下。
当时河东节度使王锷花费数千万钱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李藩与权德舆都在中书省任职,有密旨说:“王锷可以兼任宰相,应该立即草拟诏书报来。”李藩于是用笔涂掉了“兼任宰相”等字,上奏说:“不可。”权德舆大惊失色说:“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能用笔涂改诏书呢?”李藩说:“形势紧急了!过了今日,就无法制止了。天又晚了,哪有时间另写奏章!”此事果然被搁置了。元和六年李藩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追赠户部尚书。李藩任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严正又不及韦贯之,然而人品清正自持,和他们也属于一类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