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观后感 Chopin_ Nocturne in C Sharp Minor
战争是灭绝人性的,生命是脆弱无助的;
现实是残酷无情的,理想是圣洁伟大的;
尊严是不可亵渎的,真情是不可战胜的;
生存是虚弱渺茫的,艺术是浴火重生的。
当秀才遇见兵痞,当琴师遇见纳粹:《钢琴家》,一部犹太人的血泪史。
波兰,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一个孕育了无数艺术奇才的国度。一块浸透了战火、血泪的土地,一个昭示着无比坚韧生命力的精神符号。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她爱得深沉。观影的自始至终,我仿佛听到大师一直在自语。
伟大的罗曼波兰斯基,向你致敬!唯有你,才可以让一个人的灵魂遭遇震撼接受洗礼。
这是一部让我面无表情心情沉重凝神屏气一口气看完的电影。
战争的梦魇是不能忘却又不忍心将它回忆的。然而必要的时刻,又必须通过某种方式来反思我们的民族和我们自己,比如电影。
暂且抛开民族的话题,单说战争中的人性,人性之间的战争。
影片以无比沉静、客观的笔调着重刻画了纳粹的残暴。以纳粹的灭绝人性来反衬和平的弥足珍贵。比如最后钢琴家凝视着初升的太阳,温暖而不刺目,柔和的光线抚遍全身,拥抱大地。
面对无比强大的战争机器,艺术是脆弱的;然而,当那个德国上校在面临全线溃逃的时刻,却又惊人的皈依于堪比上帝的美妙琴声,艺术的伟力又是何等强大!波兰斯基以这种合理的矛盾分析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多面,表达了对艺术精神的极力讴歌。
面包与钢琴,生命与理想,孰轻孰重?
是尊严的死去,还是苟且的活着?
是保存实力,还是从容赴死?
活着还是死去,面对废池乔木,艺术如此苍白而虚弱。
钢琴家废墟中的饥不择食,斯文扫地,让人心生无限悲恻。对一小片面包、一滴污水的本能渴望,让我们心痛、心碎、心疼,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包容这样境遇中的一个人,一个生命体。我们从他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获得某种自我观照。这是一种生命极端意义上的惺惺相惜。
愈是经历对生命的百般摧残,愈是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
你可以像钢琴家的弟弟一样为了尊严、气节宁折不弯不惜与邪恶势力共存亡,你也可以像钢琴家一样首先谋求基本的生存而暂且把理想退求其次,…… 价值观是迥异的,活法是具有极端个性色彩的,然而追求生命价值的最大化却是电影向我们传达的永恒积极主题。
主演阿德里安·布罗迪的表演是相当成功的。 http://www.qiake.net
不动声色,貌似平静的外表之下,是一颗善感而又无比坚韧的心。清癯且挺拔的肢体,白皙略带病态的肌肤,乱如蓬草的长发,一副无限悲天悯人的忧郁眼神,努力保持的镇静及临危不乱的儒雅风度,的确气质迷人。然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恐怕莫过于那方始终倔强而又坚挺的体现自己不屈风骨的标志性鼻子。
还有烘托红花的无数绿叶。
具有辛德勒般侠义心肠的红颜知己多萝塔及丈夫,失散心爱男人而不停问询路人的神经质老妇人,在战火中保持革命乐观心态的地下工作者……一个个小人物的刻画,极好的渲染了场景和时代氛围。正如那句话说的,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些个性突出、精彩绝伦、令人无限回味的小人物实在是功不可没。
窗外,是隆隆的炮火硝烟,一群群被恐惧吞噬灵魂的生命体如同泥土野草一般被践踏。
室内,我瑟缩在残破的被子里,面对心爱的钢琴情人,我只能和她保持距离。
瘦长而灵巧的手指,像蝴蝶,在键盘上空翩跹起舞。内心充满煎熬充满无穷无尽的渴望:渴望和平,渴望生命,渴望尊严,渴望艺术。
正义最终战胜邪恶。
只要生命一息尚存,琴声永远猎猎飘扬。废墟上空,永远回响着一曲生死不屈、永不磨灭的生命赞歌。
我挚爱的钢琴呵,爱你就像爱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