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南越王墓观后感 说是要参观南越王,也就说句实话吧,跑了两趟腿,也只能够是站在砖红色的外墙边对着铁马里面充满了猜测和幻想。第一次去的时候是在亚运前夕吧,想着亚运期间或许会多人比较拥挤,所以干脆就挑了个工作外出的借口就冲过去了,可还真的是不凑巧,竟然却得来个:为迎接亚运整修闭馆。好吧,看不到我就改期吧,所以第二次去的时候就选个亚运期间过去总会开放了吧,结果去了门开了铁马却还是拦着,竟然没票卖,说是每天免费派送800张门票后不再接待。我住离得远哪怕有免费的票也还真轮不到我,我纳了闷,本来带着对墓穴是个神秘而又有目的性的心态这一下子就凉了起来,这家伙还真像个未出嫁的美眉似的还给我来了个尤抱琵琶半遮面。
既然两次拜访也无缘相见,看来也得动用必要的手段了,索性在网上跟着摄像机的镜头来看个究竟,这样应该不会对陀孙打搅了吧。从资料记载看,在1983年的时候,在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一个工地发现了这个大墓,深入地下20米,用750块砂岩大石构筑,陵墓面积约100平方米,分前后两部分,共有7个室。前室居中,室的四面及顶部都绘有朱、墨两色的云纹图案,象征朝堂。斜坡墓道残长10.46米,宽2.36~2.59米。墓内的前、后两部分各设有一道双扇的石门。南越王墓是迄今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多样、墓主人身份规格最高的一座汉墓,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彩绘壁画石室大墓。这座墓堪称地下宝库,共出土各类文物达1000多件(套),内涵非常丰富,尤以铜、铁、陶、玉四者所占比重最大。而“文帝行玺”金印是中国考古发掘首次发现的“皇帝”印玺,最为珍贵。
既然里面宝物繁多,想必这个南越国似乎也来头不小吧,所以找了相关文献看了个究竟。在秦末楚汉相争之际,时任南海郡尉的赵佗击并桂林、象郡,于公元前203年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南越国疆域基本就是秦朝岭南三郡的范围,东抵福建西部,北至南岭,西达广西西部,南濒南海。 从赵佗最初称王以后,南越国共传五代王,共九十三年。开国之君赵佗僭称南越武帝,第二代王赵眜(赵佗次孙)僭称文帝,第三代王赵婴齐(赵眜之子)死后称明王,皆筑有陵墓。赵佗之墓至今不知所在;赵眜之墓深埋在广州象岗山腹心深处,1983年被发现。
看到这里,终于对南粤古国有个大致的了解啦,来广州也有7年时间了吧,还真不知道身住目前的这个城市竟然还有这么多两千多年前的是非曲直啊。其实我还知道,南越王创建人赵佗据说能活到了106岁,所以他的长子也等不到他传位生日祝福http://www.qiake.net 也就先他而去了。按现代人来说赵佗也算是个实实在在的寿星公了,据说这个跟他生活习性有关,说是他可能比较喜欢吃龟鳖之类的吧,这些食物胶原蛋白或许够丰富且也适合老人家。而且在赵佗死后出殡之日呢,据说由于担心他的墓穴被盗,特意在出殡时四方城门大开,殡出四路而去,为的是掩人耳目,究竟其真实去向后人目前也不得而知啊。
从了解南粤国之后,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岭南这个词语了,从当时南越国的地理位置来看,正好是以五岭作为天然屏障,以岭南作为建国要地,当时南越国的领土范围也就涵盖了现在的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几个地区,那么这些地域文化各有千秋也各有特色,其中广州地区主要是以广府文化为主,比如说目前的广州人。客家文化,如梅县倒是很出名的。福佬文化,如闽南闽北等地区的潮汕一带。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百越族主要在广东西部和广西地区也有大量的分布。其中壮族山歌也较为出名,比如说刘三姐和阿牛哥的对歌。
其实看不到赵昧但是跟着摄像机走也能知道不少关于岭南的雏形,有太多太多的这些岭南风韵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毕竟也没有人能从两千多年前讲到现在,只是来广州那么久才对此城市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实为愧疚,素不知广州这座千年古城还有如是多风风雨雨和五彩琉璃的繁盛年华,也知道了广州不单只叫羊城也叫穗城。看了这么多,我对广州的文化背景也更感兴趣了,人家三顾茅庐才能看到诸丞相,也许我还真该三顾南越王墓才能一睹其霸气吧。
我既是广东人,也是岭南人,小时候就住在北江边,睡觉时耳边还时常传来轮船的声音,扑扑声和水浪声,听起来其实并不算吵因为在船声水浪中还夹杂着那首曾经的童谣: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