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声一直是文化乐章的主旋律。所以中国素有"诗国"之美称。我从少年期就对诗歌情有独钟,及长对诗词已爱好到痴迷的程度。先是读诗、背诗,背了几十首诗之后竟然萌发了个人写诗的念头。开始根本不懂怎么写,渐渐地有一点开窍了,但始终处在摸索之中。心想,若是看些诗词理论书籍,可以帮助自己提高创作水平。于是先读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后来又读了臧克家的《学诗断想》,唐弢的《创作漫谈》,艾治平的《古典诗词艺术探幽》等书。但对诗的思维方式仍是很茫然,不得其要领。诗词爱好者和诗词研究人员期待着有一本系统、全面的阐述诗词思维方面的书,以使诗词创作及研究有所依据。田子馥先生是位学识渊博的艺术家,他在这种形势下退出了自己重量级的新著《中国诗学思维》。我有幸拿到此书,如获至宝,迫不及待的将书打开,这一打开就不想合上,越看越有趣。觉得像一股甘泉向心头滋润,终于找到了打开自己困惑多年的心锁的钥匙。我觉得这本书是关于中国诗学的一部经典之作,创新之作。这本书填补了诗学理论研究的空白,正如张锡坤教授在本书的序言中所写的那样:"在这看似冷静客观的笔墨之后,隐藏着田先生的浩然正气,一种深沉的诗学哲思沛然腾涌,使人读之而心怦怦然。内容上条分缕析,逻辑上环环相扣,实现了中国诗学独立精神之复归的精神境界"。下面我谈一下做为一个学习者的读后感受。
感受一是我觉得本书条理清晰,立论严谨。思维本来是个很抽象的名词,而历来被人拿来说教的方法是诗词要用形象思维,这想象思维到底是怎么回事,学诗人总是不得其所以然。读了田先生的大作,才觉得心里敞亮了,诗的思维可以是以下十种:即生命、神话、梦幻、取势、叙事、比兴、隐喻、感悟、意象、诙谐等是个思维方式。对于每一种思维,田先生都做了详细的讲解,例举了大量的代表作品,进行分析说明。比如诗的生命思维一章中,先生提到"以生命为诗,就是使描写的万类万象都具有人的生命的灵性,诗中反映出激情燃烧的生命火花"。文中举了屈原的《天问》、《桔颂》等名篇,还例举了李白、杜甫、辛弃疾、谭嗣同、秋瑾等许多传世之作。这些诗人在写作过程中都将生命意识注入诗中,形成了对生命的热爱、用生命去呐喊、呼唤。再如诗的神话思维一章中先生写道神话思维不是让诗人去编造神话,也不是动用神话资源区写诗,而是运用神话般的灵感和神奇的精神活力去营造诗的气势和意境。书中用屈原的《九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李清照的《渔家傲》等著名诗词加以印证和说明。毛 泽 东主席也可以说是个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词中多出运用了神话思维,如《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借问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再如《水调歌头》中"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等,多么美妙的神话与现实的结合,使诗词显得那么灵动有生气。用逻辑思维如何解释这些美妙的诗句。一下还有梦幻、取势等八种诗的思维方式,详尽理解以后笔者再以读后感形式向诗友诸先生汇报。
感受二是先生的博览群书、刻苦治学的精神。书中列出了三十多种参考书目,细读全书何止这些,不在列出书目范畴的还有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有法国哲学家沙特的文章,还有日本诗词研究学者池田大作的作品,不仅如此,书中还多处引用了现代人的自由诗作,如柯岩的《黄山》、舒婷的《黄昏》、顾城的《远和近》、陈燕妮的《献给你》等诗。书中还引用了少数民族的神话,如彝族的民间史诗《梅葛》中对天神创世界的描述和拉祜族民间史诗《牡帕密帕》中的神话民歌。
先生将寒毡坐暖、把铁砚磨穿的做学问的精神实在是令我这样的未学感动。先生学海泛舟、书山觅路,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书中把各种资料融在一起,经过自己的整理,使全书成为一个整体,勾出了一个完整的宏伟的思维体系,对于诗词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我们应为先生喝彩!
感受之三,本书不仅行文流畅,论述清楚,使读者兴趣盎然,特别是书中选入那么多图片,给本书增加了许多色彩,我们可以看到书中有大诗人屈原的《江上行吟图》,有中国政府赠给美国的象征和平的孔子塑像,有李白、辛弃疾、杨万里、柳宗元等不同时代著名诗人的画像,还有毛 泽 东主席、鲁迅先生、苏东坡居士的书法作品。值得关注的书中还插入了多幅元代名画家张渥用白描手法画的九歌图,那一幅幅湘夫人、湘君、云中君、少司命、东皇太一的画插入书中,给本书增加了很多神话色彩。这些书法和图画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宿湖中内容相互呼应、相得益彰,成为本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也可见先生的良苦用心。
感受之四是本书有很多先生真知卓见,不落窠臼的观点。比如谭嗣同的狱中题壁诗的最后一句,先生肯定了"去留肝胆两昆仑"的"两昆仑"是指谭嗣同本人。志士一腔豪情,满怀壮志,恨生不逢时,慷慨就义,生如昆仑般巍峨。逝去后英气长存,千古流芳,也像昆仑样永存。有的学者说谭诗的两昆仑指本人和当时同时的侠义之士大刀王五,这种解法是对诗的曲解。另外对杜甫的《八阵图》诗也有很精辟的论述。诗中"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两句,先生不但从字面来分析,而是认为江流可以代表是时间的流逝,石不转隐喻着千古历史时空,这样就赋予了诗句新的意义,品味出诗的内涵。书中又引了辛弃疾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作为旁证,说明了诗的生命哲理。书中还有先生用汉代青铜器"马踏飞燕"来说明什么是隐喻思维。书中说:"这是人类对瞬间生命的感悟,致使人生有了高远的意义,这是对空间的无限加以超越,对瞬间的永恒加以把握,这是自然物象里隐喻着抽象之美,这也正是中国诗词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书中先生在梦幻思维一章的第一节提到了元曲是诗,我以前真没有多想,通过先生的论述,我才觉得说元曲是诗是正确的。一出戏曲,可视为一首长篇叙事诗。另外有些人们熟知的元曲命短与诗毫无二致,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牡丹亭》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西厢记》中"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等等。
个人认为本书是一本有关诗学思维的经典著作,如此鸿篇巨著作为一个诗词爱好者一时还难能更多的体会书中的要领和精髓,但我从书中体会到著作者的良苦用心,是想以此打破西方概念思维掌控中国诗学话语权的窘迫,事先中国诗学独立精神之复归。在田先生大作传灯引路的情况下,相信中国诗词一定会出现繁荣发展的盛况。
笔者是一个对诗词理论十分茫然的诗词爱好者,对本书以后还须认真学习,以吸取营养,补充自己的不足。上文的观点和感受有不当之处尚请田先生批评,请诸多诗人及理论家给予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