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心中的那朵莲花 这是侄媳妇在2007年跟母亲偷偷拍下的一张照片,是老母亲在家中面带微笑静心默念观世音菩萨的佛经,当时老母亲己是77岁高龄。于是这张照片以很快的速度储存在我们家每个成员的手机里..。我的老母亲今年己经平安渡过了她的80大寿!感谢上天的保偌!她老人家不但身体健康,思维也很清晰。也许老年痴呆症永远不会靠近母亲的!因为母亲心中有朵永不凋谢的莲花 ........!
我的老母亲是在儿女们都成家立业后,父亲也退休了, 才开始专心念佛,她现在信仰观世音菩萨己是如痴如醉,佛经填塞了她的精神世界。母亲原本是一字不识的,可念佛经时就遇到了困难。后来她开始跟父亲学认字,父亲边读边讲解,没有多久母亲不但能把佛经上的文字都认识了,而且还能很流利的倒转顺背出来!父亲有时考她,把文字搬家,她也能认出来。我们回家时,她竞然高兴得象孩子般向我们汇报她的成绩...!还怕我们不信,竞把佛经拿出来朗诵,并告戒我们 : "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一切。人要拥有爱心,便拥有了一切。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就是慈悲为怀!"我和哥哥们都惊叹母亲的毅力和恒心!父母的相濡以沫给他们晚年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他们把从佛中感悟到的那种慈悲,善良带到了现实中,去感染着我们和周围的人。同时他们自己从中享受到这种感染力带给自已的精神乐趣!也结识了很多的佛友,都是一些善良和蔼可亲的老人们。
当键盘敲打到这儿时,我又犯难了。试想想;“天下的母亲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受人尊敬,出人头地。”当今天我也是为人之母,我的孩子也即将走进社会开始创业时。我的这种感觉和祈盼!真的无法用准确的文字来描述......! 到今天,我从自己做母亲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去感受去回忆老母亲的点点滴滴时。而当今天,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事例 <变味了的亲情.友情.爱情> ,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才真正惊叹母亲心中的博大!我的老母亲 - "她" 究竞是靠什么信念,意志支撑着,让她有如此心态迎来了自己的第80个春秋??
我父母结合,用现在的话说;“是个大组合家庭"”,母亲比父亲小十岁,准确的说;“母亲是带着她前夫的继母一起嫁过来和我的父亲结合 (真有点说绕口令的味道)”。 我母亲和她的前夫成亲才20多天,前夫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身亡后 (他们没有孩子), 她和前夫的继母相依为命,并为前夫守孝多年,再和我父亲结合后,就生了三个哥哥和我 (四兄妹)。
而我的父亲是早年被抓壮丁逃跑后,参加了革命。 家中有妻子和一个儿子,解放后当父亲回家时,他的前妻病逝,儿子 (就是我同父异母的亲哥哥) 失踪了 。直到我一岁多时才找到这个哥哥。大哥哥回家后,我的母亲很高兴。第二天,母亲把裁缝师傅接到家中给哥哥做了三天的新衣服(春夏秋冬换洗)。然后就带着哥哥走亲访友。让哥哥熟悉自家的亲朋好友,并还张罗为哥哥找对象(哥哥当时己经到了成家的年龄),让哥哥结婚成家。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哥哥就结婚成家了。母亲很通情达理,为了不拖累大哥大嫂,就分开让他们单过。因为当时父亲在城里工作,根本无法照顾家庭,家里有我们四个小兄妹,还有我母亲带来的老奶奶,还有一个年岁比老奶奶更高的亲爷爷。而且我的亲爷爷是一个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老人。哥哥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并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儿一女。然而好景不常,我的大哥哥在一场意外中命丧黄泉,当时侄儿不到两岁,侄女还在襁褓中。一年后大嫂改嫁他人,侄儿留下由我母亲抚养。
那时母亲带着我们住在农村,家里由母亲一个人撑着。我们是四世同堂,四兄妹还有个小侄儿,五个孩子竞是两辈人,而都未成年。两个老人,老奶奶高寿81岁过人世,双目失眠的爷爷也是高寿83过世。母亲除了要把家里的老老小小照顾好,还要到生产队挣工分。父亲没进牛棚时,她是干部家属,要积极起带头作用,不能落后。文革时,父亲被关进牛棚里,父亲工资停发,又是黑帮家属,就更要拚命挣工分。当我现在回忆那段岁月时,至今还心有余悸!
当今天我们享受着物质丰富,经济活跃的现代生活时。去想想,去体会在那种环境,那种年代中走过来的母亲。她没有怨言,也没有责怪,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我们的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她用行动告诉了我们怎样去做晚辈,怎样做妻子,怎样做母亲,又怎样去做人!她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也影响着周围的邻里,所以母亲受人尊敬,德高望重。比起母亲我似乎缺少了很多.很多 ..... 我真感到惭愧!与母亲相比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感叹世道炎凉,现实不公....??
母亲是一个情感细腻且丰富的人。在她的电话机旁 ,有个漂亮的记事本,本子里按月份顺序记着家族成员大大小小的生日。不管你身在何处, 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不管是孙媳妇,还是孙女婿,甚至是重孙。 当我们生日时,总会在清晨接到老母亲打来的祝福电话!记得侄媳妇说过这样一件事 :“前年她在国外,一天清晨刚起床,电话响了,是老奶奶的号码。当时她心里 "咯通" 一下很紧张! 心想该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吧?这么早来电话...? 结果是老奶奶清脆而充满爱怜的祝福声音!!这时她才想起是自己的生日,在国外忙碌,紧张的学习生活让她忘记了这些。当接到奶奶的祝福,那种身处异国的孤独,寂寞和思乡之情怦然而生,再也控制不自己的眼泪....!! 然而每当她自己生日和过节时,她总会提前分别给我们打电话。同样是清脆的声音 ; ”你们工作忙,你们的工作才是正经的要紧事, 别回来! 别惦记着我!! 我好着呢!!! "
母亲依然住在老家洞庭湖畔的小镇上,是医院的家属院内。父亲在临终时跟我们交代过;“他过世后,如果母亲不愿跟你们走,不要强求,她愿跟谁就跟谁,她愿住哪儿就住哪儿”。果然不出父亲所料,父亲走后, 她跟我们说:"你们的心意,心情我理解!也心领!! 你们都工作很忙,我住在这儿己经习惯了,周围邻居也都熟悉,他们都很照顾关心我!并声明谁家都不想去。四嫂说 "妈妈这不行的,你的儿女们有住将军楼的,有住别墅的, 有住豪宅的, 把你一个人留在还儿, 我们于心不忍, 再者街访邻居会怎么看我们?" 其实哥哥们侄儿和我,心里不舒服!老母亲是怕给我们增添麻烦,才执意不肯和我们回城里居住。在这种无奈之下,我改嫁了的大嫂帮我们解了围,她搬回来和母亲一起居住。母亲很高兴大嫂和她相伴,大嫂改嫁30多年一直把我们家当做真正的"娘家", 父母亲也视她为掌上明珠。
从此大嫂替代了父亲,和母亲相伴。说来也真巧,大嫂也是照顾着前夫的继母。就象当年我母亲照顾老奶奶一样为她养老送终。她们唯一的区别是, 老奶奶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女。现在小镇上总会看到她们婆媳俩,一起购物,一起散步,一起走亲访友。小镇上的人都认识母亲,总会很亲切地叫唤"奶奶"。每次我们回家陪她散步,购物时。小镇上年龄较大的人还有印象,都认识。 当那些年轻的小辈们叫"奶奶"时,我和哥嫂们都 很尴尬 。 他们很热情很亲切的和母亲打招呼,而我们却不认识。这时母亲总会很高兴地跟我们相互介绍,这是谁家儿子,媳妇.....。 同时也会指着我们告诉那些小辈们;"这是姑姑,二叔,三叔..........."。 仿佛我们也是小镇上小辈们的姑姑,二叔,三叔........。
家属院内总会有母亲的身影,她会在院内荒地种上四季都需要的香葱,大蒜之类的蔬莱,方便院内的邻居。 院内的孩子们放学早,她和大嫂会看管他们,不让他们在公路上玩耍,招呼他们做家庭作业,然后大人下班,再交还家长。要使天突然下雨, 院子里不管是谁家凉晒的衣服,被褥 ...母亲和父亲(现在是大嫂)总会替他们收进来。然后再找晒主!每次小镇上有什么重大公益活动如修公路,建教学楼等等.........。 她虽不会明说让哥哥们出多少资助,但总会从侧面支持我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现在我和哥嫂们都知道了,母亲为什么不愿离开小镇!她不但是家属院里公认的"奶奶"!!也是小镇上的"奶奶"!! 她离不开自己生活了80个春夏秋冬的那片土地!!
这就是我80岁的老母亲,年轻时坎坷的经历艰难困苦的生活没有扼她压垮!她用宽厚仁慈的爱心把复杂的组合家庭化为“简单”。 成为小镇上有目共睹且很多人羡慕的和睦大家庭。曾多次受到当地政府的表彰和奖励!成为小镇上德高望重公认的"奶奶"!!
是因为母亲心中的那朵莲花。是那朵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以慈悲为怀的莲花宝座上的观世音菩萨。佛在她心中,莲花在她心中。莲花的美,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当我今天回忆母亲过去的很多往事时。往事与莲花一样,莲花也是生命。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大文章。凡是生命都可以成为文章的题目。而母亲心中的那朵莲花,是用仁慈,爱心,思念,牵挂来描绘!早已写成了一篇蕴藏在我们心中的一首诗..........! 也是我们心中最美最美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