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丧程序 治丧是整个丧葬过程中历时最长、仪式最繁多的阶段,包括“救苦”、“解结”、“闹丧”、“过殿”、“祭奠”等仪式。
装棺后直到出殡前的每一天晚上,死者的所有后人及亲属都要来为其“救苦”。“救苦”在“先生”的带领下进行。天黑后,“先生”们坐在死者灵位前的桌子周围,有的打鼓,有的敲锣,在渺渺的烟雾中合诵经文。“正孝子”(即死者的亲生儿子)手拿引魂幡在前,参与“救苦”者则一手拿竹棍,一手拿香列队跟在“正孝子”身后,围绕死者的住房缓缓移动。“救苦”者每经过死者灵前,均要跪下给死者磕头。“救苦”的时间较长,一堂“苦”要“救”两个小时左右才能结束。“救苦”的堂数有严格规定,只能为单数不能为双数。“救”最后一堂“苦”后还要“解结”,由“先生”之一用麻布绕一活结,站在死者灵位前,而后“救苦”者逐一跪拜并用手将活结拉开,每人拉三次,谓可帮死者解除在阳间的罪孽。
每一次“救苦”仪式结束后,“先生”及寨子里的老年人围坐在灵堂里,唱孝歌,说“四句”,一方面悼念死者,另一方面借以娱乐,谓之“闹丧”。孝歌、“四句”没有固定的歌词和说词,皆是临场发挥。此外,也有专门的“闹丧歌”,内容多难以考证,如织金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收集整理的“闹丧歌”:
“陶侃仙人三尺高,挑担歌书七尺长。
挑走洞庭湖内过,打湿歌书几千行。
西灵山上晒歌本,狂风吹去满山岗。
一本吹走天上去,神仙捡去唱仙歌。
一本吹走茶园去,茶姑捡去唱茶歌。
一本吹走山中去,牧童捡去唱山歌。
一本吹走河中去,渔夫捡去唱渔歌。
一本吹走法坛去,端公取名法坛歌。
剩下一本吹不去,取名叫做闹丧歌。
楚王家中死了母,五门挂榜请歌郎。
请得田文歌师到,楚王家中闹龙丧。
三日三夜唱出界,四日四夜唱出疆。
唱了七日并七夜,龙丧抬出乌泥江。
是本歌书从此起,闹表歌本有根源。
我把根源来提起,哪位歌师接下言。”
“闹丧”在每次“救苦”后都要进行,通常要持续几个小时,到凌晨一、二点才结束。
“过殿”在“正”的那天早晨举行。届时,将“寿纸”连同竹竿一起在死者家院坝中间竖立起来,再用较大的竹的一头划破并编成“漏斗”,“漏斗”里点油灯及放少许五谷、糯米粑及零币。之后,在“先生”的指导下,用石灰在“寿纸”四周由里及外逐层划出“路”,所有的“路”组成一方形场地,最后在场地四角插上用竹划破后做成的“漏斗”,“漏斗”里同样点油灯和放五谷、糯米粑及零币。一切准备就绪后,“先生”们边念经边敲锣在前领路,“正孝子”执引魂幡、死者亲属等手拿香及竹棍紧随“先生”之后,由堂屋左边开始绕棺之后走出灵堂进入“过殿”的场所。如此不断重复,直到“先生”把经文念完。“过殿”的场景很是壮观,参与“过殿”者紧紧相随,仿若一长途跋涉的队伍。依笔者之见,“过殿”可能是穿青人不断迁徙生活的一种反映。 www.qiake.net
“过殿”结束后,死者的“外家”、姑妈家及孝子的“外家”及死者的女婿家要来“祭奠”。“祭奠”的礼物依家庭情况好坏而定,有猪、羊、纸马、纸伞、香、烧纸、“供桌”(用糯米面捏制,呈塔、桃、猪、羊等形状,并用颜料染成,现有用苹果、梨等水果代替的)、祭文、床单、被面、毛毯等,其中纸马、纸伞、香、烧纸、“供桌”和祭文不管经济条件如何都不可少。“祭奠”的人数不限,越多越好。当“祭奠”队伍到达死者家附近时,要先鸣放地炮一响,孝家听到后也鸣放地炮一响回应,如此“你来我往”连鸣“三巡”(即各鸣九响),孝家借机作好迎接的准备。“祭奠”队伍(年长及辈分最高者在前)来到孝家路口时,手拿竹棍、香的孝家男女老幼在执引魂幡的“正孝子”的带领下跪在路旁迎接,孝熄孝女要“哭丧”。走在“祭奠”队伍前面的人要把迎接者一一扶起,同时孝家及“祭奠”队伍鸣放鞭炮,帮忙者把“祭奠”队伍带来的礼物收下。接着,来“祭奠”的死者的亲戚在前、孝家在后进入灵堂,所有与死者有亲戚关系的妇女要与孝媳、孝女一起“哭丧”。来“祭奠”的常不只一家,当每一队“祭奠”队伍来到时孝家都要以相同的方式去迎接。“祭奠”队伍除孝家亲戚外,其他帮忙的人吃过饭后就可以自由回去了。
晚上,在堂屋中举行“叫礼”仪式。“叫礼”由“先生”主持,所有来“祭奠”的户主均要参加。“先生”念了“叫礼”的开场白后,接着宣读来“祭奠”的每一家的祭文。祭文宣读完后,要将每一家带来的“供桌”撒给众人争抢。因“供桌”做工均比较精巧,以及小孩吃过“供桌”后不哭不闹,能顺利成长,因此争抢“供桌”者往往甚众。接着,“救”最后一堂“苦”,“救苦”结束后“解结”。稍休息后,准备发丧事宜,并由管事将发丧时间告之帮忙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