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三周年祭文 母亲故亡快三周年了。三年来,我没有写半点祭祀母亲的文字。不是无话可写,也不是无能为力,而是悲痛之极欲哭无泪,反而不知从何而写了。三年来,我常常自责,我应该给母亲留下一些文字的东西,而不是墓碑上的几个字。虽然我才疏学浅,但这才是对母亲最好的怀念。可每当提笔之际,脑海即刻闪念出鲁迅的那句话:“为了忘却的纪念”,于是停笔。在母亲故亡三周年时,一个声音、母亲的声音在耳伴时时回响:“孩子,忘掉我吧。干好自己的事业,过好自己的生活,赶快走出悲痛的阴影吧!”于是,我谨遵母命,就算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也为母亲写一点点文字。
我生在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刚过。我们的祖国很贫穷,更不用说我那家了。那种条件下我诞生了,是给家里添了不少的麻烦。食不裹腹衣不弊体,而母亲却用甘美的乳汁哺育我,让我现在想起来非常内疚和惭愧。我刚满月,母亲就必须下地劳作了。很多时候是将我背在背上,同人民公社的社员们一起在田间地头耕作。确实干太重的体力活时,才偶尔将我交给年岁很高的外婆。外婆那时也七十多岁了,但也要劳作。她必须常常上山去打柴割草,保证家里有煮饭的柴禾。很早很早以前听母亲说过一件事:我刚能走路时,一次母亲要出工担粪,将我交给了外婆。那天外婆家也没了柴禾,要上山去打柴。外婆就将我放进了一个70多公分高的石臼里面,目的是防止我爬出去遭不测。虽然没人看管,但我无法翻越,那石臼也算是一个最好的“保姆”了。待母亲收工回家,在外婆家门口的石臼里找到我时,我熟睡在石臼里,已是比她身上更多粪的粪娃了。因无人看管,我也无法翻越,就在石臼里拉屎拉尿,最后以此为玩具,敷满了头手和身上,也许还吃了一些。为此母亲心痛不已,和外婆吵了架。从此,母亲每次出工都把我带在身边,有时背着,有时放在土坎边。因为这,母亲没少受社员们的责怪埋怨。但母亲默默忍受委屈,一至这样将我带到入学前为止,保证了我“安全”、“健康”、“茁壮”的成长。
我小时候 是体弱多病的,听母亲说有一次晚上我突发高烧,家里没人(我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抱着已烧昏迷的我到镇上的医院去看病。我家到镇上要过一条大河(沱江),由于深夜,渡船以停渡,我母亲再三向船工www.qiake.net哭诉请求,船工就是不肯,没办法,只能抱我折回到要翻两坐山接近5公里远的公社卫生院去看病,由于夜晚害怕,还叫上了我七、八岁的表哥陪同。叫上表哥,心里是不害怕了,可表哥也是小孩,没办法,一手牵着无法跟上步子的表哥,一手提着油壶灯(那时家里没有手电筒),背上还背着昏迷糊睡的我,一路跌撞小跑,几次险些跌倒在路边坎沟里,近一小时的急驰才赶到公社卫生院。由于那时医疗很差,卫生院的医生也没办法,草草打了一针,叫我母亲等到天亮还是要送到镇医院去。母亲望着昏迷不醒的我,一夜哭断肝肠。天微明,就抱上我朝镇医院跑去。(丢下了我表哥,可那小子后来居然自己找到了回家,为此我外婆和舅妈也没有少骂我妈。)到镇医院已天亮了。医生赶快给我输液(那时一般要很重的病才输液的),经过几个小时的折腾,我苏醒过来了,母亲高兴得无法言表,连忙问我:“你想吃啥?”我无力地说:“我想吃面。”(那时农村的孩子想在街上面馆吃一碗绍子面是很奢华的事了)母亲倾其囊中所有,给我买了碗绍子面,并喂给我吃下去,我终于在死神身边走了一遭又回来了。我要感谢母亲!我还要感谢母亲!!我还要再一次感谢母亲!!!我还要再再再一次感谢母亲!!!!
心酸和伤感的事很多,不愿再提。还是说一点高兴的事吧。
小时候家里很穷,主食是麦子粥、玉米糊和红薯汤。我不懂事,经常嫌弃吵闹不吃。母亲有时要放一点米在里面。一碗清澈见底的红薯汤饭,我碗里总要多一些饭粒。我常高兴地端到旁边去,一阵狼吞虎咽。一次,外婆来我家看见我那样子,吃完后就叫住我,要给我讲一个故事,她说:从前有个小孩,吃饭时妈妈总是给他舀米饭,而自己总是吃红薯或其他杂粮,久而久之,这小孩认为妈妈只会吃杂粮不会吃米饭,还在村里到处去说。村民都骂他是个不孝子。你要记住,妈妈是会吃米饭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以后吃饭,我也给母亲多舀一些米饭,或者不再哭吵着非要煮一点米在红薯汤里了。现在我懂了,那是母亲无私的爱。那是一种博大的母爱,我是要用更加博大的爱去回报母亲呀!但是,母亲现已离我而去,永远地离我而去了,我对这种情的报答是远远不够的呀。。。。呜呼!!!
关于吃面,那更是我高兴的事。那时家里少有酱油和猪油,母亲就买一点八角、大料和花椒,把盐一起熬水,就算是酱油了。至今想起来,那“酱油”还很香呢!在泡菜坛里抓一点酸菜,干炒一下,掺点儿水,勾一点儿芡,做成稠糊状的绍子。面煮好后,放上这两种佐料,哇噻!那味道真是好极啦!我一吃面,就要端到同村的小伙伴面前去炫耀,惹得他们羡慕,并回家去纠缠自己的父母,也要吃面。时常弄得小伙伴无名的挨父母的打,唉。。。。但我心里是美滋滋的。
母爱是最伟大的,我今生今世无以报答。母亲虽然平凡,但她对我来说,却有最伟大的奉献。她生我养我教育我,我永永远远不能忘怀。至此三周年祭,含泪略书,以表寸心。愿母亲天堂有知,开怀大笑,以解儿子愧疚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