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个案分析 一、背景分析:
谭瑞新同学是独生子,个性突出张扬、好斗呈强,脾气暴躁,对周围同学常常报着敌意的态度。因为他个头较大,又很壮实,同学们都很怕他。什么事他说了算,和同学的关系紧张,很容易由小事发展到吵架,甚至打起来。
学习成绩比较差,对待学习的态度极其不端正,不做作业是他的家常便饭,上课好动,扰乱课堂纪律,常常气得老师课都上不下去,常中途请我到班上处理。所以看到他,老师就头疼。
他虽然有诸多缺点,但也不失可爱的一面。他喜欢表扬,对批评表面上无动于衷,但内心仍存有不安。他思想单纯,淘气的样子常常让你又生气又好笑。他还特别喜欢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总是表现得异常地积极。
二、初步原因分析:
1.性格冲动,独生子女气严重,遇事不冷静,欠思考;
2.家庭破裂后,心理上一直有阴影存在,表面上不以为然,让人以为他还拥有一个完整的家;
3.生活中自卫反应强烈,对并非恶意的批评也极为敏感,抵触情绪强,总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4.喜欢自我欣赏,不能满足导致用被扭曲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自我安慰;
5.意志薄弱、行为习惯不良,主观不努力,对学习没有兴趣。
三、主要做法:
1.针对的情况,我平日里做了很多工作,多次的单独谈话交心。不管是专门等无人时在办公室的私下交谈,还是在校园内相遇时的问题交流,我都希望能让他感受到关心和重视,用爱触动他的心灵。
2.与班委们共同努力,走进他的心灵世界,让同学用爱帮助他,让他在玩耍、交谈中接受大家的建议,但是收效甚微,这孩子身上似乎天生有种逆反心理,总喜欢和大家对着干,在集体的成长里表现出不和谐。
3.他也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我尽量为他创造表现才华的舞台。他喜欢在公众羡慕的眼光下表演小品、辩论、打谜语给同学猜等等。在班会活动中,我把担任主题队会任务,给他担任了讲故事的重任,这回让我们看到的谭瑞新却如此优秀,他把一篇六、七百字的文章,一字不差、熟练地、很投入地背出来。这简直让我们感到诧异,大家向他投去了佩服的眼光。他也表现出扬眉吐气之快。
4.对其特殊性的特殊处理,充分尊重他的自尊心,不在同学面前对他进行批评,即便需要单独批评时也用委婉的方式表达更多的希望,尽量维护到他的面子;对其优点号召大家学习。
5.加强家校的联系,我一边安慰这位单亲妈妈,一边让她树立对孩子的信心,让她配合学校积极教育,和孩子一起走出那段阴影。
6.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关心,帮他辅导作业,和他一起包书皮,送给他笔记本等等。
我想尽一切办法让他改变,可是事情往往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对于这些他好象认为是自己应该得到的,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直到那次事后,他开始变了
四、 收获与思考:
真没想到费劲心思的关心,就会改变一个孩子的思想;如果没有之前“爱”的教育,怎么能让他感受到失去“爱”的滋味,哪里有他的转变呢?所以经过了这次的教育,让我明白了: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倾注母亲般的慈爱,这能抚平痛的伤口;还要有父亲般的严爱,这能使他分清是非、黑白,这样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每个人肯定都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孩子,给班级造成不和谐的音符,针对其特殊性,抓住机遇,耐心地面对,才能有效果。也许这种方法只适合谭瑞新,换一个人未必会这样,所以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分析,找到一条适合他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健康地成长,我们的工作才更有价值。
案例二:
“你,有哪一点让老师称心呢?打闹,逃课,不做作业,不讲信用,不文明,不礼貌,等等。你说,你怎么可能让老师喜欢?”看着这个身上贴着“坏孩子”标签的学生,心里真不是滋味。“你昨天不是跟老师约定好好管住自己吗?”望着眼前这个漂亮的小女孩,我非常失望,“怎么说话不算数呢?”我有些茫然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比较容易喜欢那些学习好、听话、乖巧的学生,而对纪律松懈、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喜欢不起来,并常常横加指责。可是到头来却是越来越差。
我开始想着我面前的这个学生,强忍着内心的失望。换种方式吧,我开始思考。“我觉得你身上也有不少的优点。”她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讶。“比如……”我努力的寻找,“你很漂亮,文文静静的,你衣着干净得体,清清爽爽的,”我望着她眼里闪现出的无比诧异,我很惭愧,我继续说,“你搞劳动时不怕脏,不怕累,也不斤斤计较,这不都是你的优点吗。”孩子的眼睛里不仅是惊讶了,还有了一丝自信。我思索,我反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对待做错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往往不能意识到他们巨大的心理压力,不能理解他们的自卑,自责,忽视对他们心灵的帮助,安慰;而是采取严厉的批评,给学生以教训,甚至想通过揭露学生的痛处来唤醒学生。殊不知,这样往往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不再努力,甚至反叛。如果我们能够以爱心,耐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在力,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变被动为主动,那么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成为知心朋友,同时使学生能更加珍惜一切,奋发向上。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吝啬我们的鼓励,更不能吝啬我们的赏识,要知道哪怕是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赏识的话语,一次赏识的抚摸,都会在学生的心中种下爱心的种子,开出自信的鲜花,最终收获成功的硕果。
由此,我想到了一个极具教育启示的事例 :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玲木镇一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说话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因为父母总是用最欣赏最得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即使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www.qiake.net;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再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这个事例给我们一个启示:“赏识:成功的教育。” 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善于鼓励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 。
案例三:
作为班主任,几乎每天都有性质不同的事情要处理,处理得好与不好,不仅影响到班级的正常的管理工作,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是影响到一生的发展。这里我想说两个具体的事例及处理办法。
班里有几个男同学,个子大,不爱读书,其他方面的表现也不好,班级里好事找不着他们,不交作业,上课说“废话”不听讲,下课又凑到一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而且不听从老师的管教之言,常常有他们的份,一有事,就是四、五个一起,还经常迟到。在只有40人左右的班级里已经占了很大的比例。有的老师很头疼,戏称他们是“四大闹剧”。对这样一种情况,我想怎样做比较好呢?是把家长叫来吗?是把他们狠很地批评一顿,把他们拆散呢?我反复考虑过后,觉得这些都不合适,还是观察观察再说吧。在上课及课余时间的观察中,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本质都不错,而且精力充沛,叫他们做点事情很高兴,跑得很快。我想能不能将他们的优长发挥出来呢?从平时的接触、谈话中我感到他们的内心深处实际上有着隐隐的不畅快,这跟他们长期以来得不到认可,无成功感有关。他们其实是非常值得我去关心的。我想来想去,决定采取“分散批评教育,集中表扬肯定”,让他们既能在一起玩儿,又不做错事;既有进步,又不造成相互嫉妒的办法。我分别找他们谈话,共同分析,指出优点,找出不足,增强动力,明确目标。看到他们某一个人有进步,我尽量将其他几个的进步也找出来,放到一起,或把他们几个一起叫来鼓励,或在全班表扬。这样,既“孤立”了“顽固者”,又使被表扬者不至于有“另类”的感觉,而且还可以让他们享受共同的荣誉。我还有意识地找一些事情让他们来做,使他们有自信,共同进步。但当他们一起犯了错,我一般都是分别谈话解决。比如几个人进班级一起迟到(等着一块进班级)。我没有马上指责他们,也没有说“你们几个人怎么又在一起呀?你们……”之类的话,而是课后分别与他们谈话,并根据个人的情况,从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等方面,对他们晓之以理,使他们明白于事。这样教育,效果就好多了。
对待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我争取不轻易地表扬单个的同学,为的是不让他们在集体中受到“孤立”,我觉得这不是树不树立正气的问题,而是人的心灵是世上所有事物中最复杂的,越是要求进步,越是接触的距离近,就最容易引起自身情感的矛盾的复杂化。在教育中我们要尽量避免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