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近日,公司领导推荐我们去看美国心灵导师威尔·鲍温的最新力作《不抱怨的世界》。坦率的讲,我素来对这类由老外根据外国国情总结出的励志和说教型书籍都不抱有太多的期待,甚至严重怀疑它是否适合中国国情。但是,既然领导热情推荐,网上又好评如潮,最关键的是要写读后感,我还是迫使自己认真的拜读了一遍。其实书的内容很简单,也就是翻来覆去的强调大家不要抱怨,不要说闲话。不过,看完之后,却是感触颇深,书中不少语句更是给我“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
合上书本,我就不禁回忆自己平日里的一些话,一些事,其实,自己就是在抱怨,在不知不觉的抱怨。比如,看书就看书嘛,还写什么读后感。为什么我会说这样的话?显然是想向周围发出一个信号:“没必要写读后感。”其目的是让大家都觉得没必要写读后感,但实际上大家都会去写读后感。抱怨有用吗?没有用!明知没有用我为什么还去抱怨呢?究其因则是自己疏于写作,害怕写不好,才不愿意去写。假如我常年勤于练笔,下笔如有神,能像鲁迅那般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区区读后感还不是信手拈来?正如书中所言“抱怨就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确实,像“没必要写读后感”类的无意义的抱怨只会让自己更烦躁,更加没自信,而这些在我静下心来写读后感之前,却一直都没发觉。
除了“没必要写读后感”这类生活中日常琐碎的抱怨,人们更多的抱怨则是“工作忙了,房价涨了,家庭压力大了,生活环境差了,”之类,怨爹怨妈,怨天怨地,怨社会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钱至上,怨时不予我。似乎借此可以发泄自己的不满,并获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过后,一切照旧,问题该怎么解决还得怎么解决。以上抱怨,我也不能免俗,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我都抱怨过。现在回想,除了让我当时徒生闷气之外,就是让我老公或www.qiake.net者我亲朋好友一起陪陪我生气,别无他获。很庆幸的是,随着思想的成熟和经历的丰富,我已经越来越少抱怨生活。特别是看了领导推荐的这本《不抱怨的世界》之后,我愈发明白一个道理,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一支蜡烛。既然抱怨徒劳无功,不如好好享受生活。
在工作上,毋庸置疑,大家也都各有各的抱怨。但不外于为无作为或不作为找理由和为薪水或升迁鸣不公这两个方面。第一类抱怨通常都是把困难夸大,在未开始就渲染失败的色彩,还美其名曰为自己留个台阶留条退路。读史可知,古代许多仁人志士受到诸多磨难甚至摧残,仍矢志不逾,卧薪尝胆,不抱怨,不放弃,直至达成自己的理想。“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受刑辱著《史记》”。对于物质富裕而精神贫瘠的现代人来说,他们是最好的榜样。那么,我们还好意思为工作上遇到的一点困难而抱怨而裹足不前吗?第二类抱怨通常是觉得自己付出了没收获,别人的成绩都是溜须拍马挣来的。我有一朋友,原是武广客专线某项目的总工,武广竣工后用他的话说是被闲置在广州做资料。他对自己没有被重用总结如下“一是没关系,寡妇睡觉,上面没人;二是不稳定,婊子睡觉,上面老换人;三是不团结,和老婆睡觉,自己人搞自己人。”就凭他这段话,不可否认,他有才。但也就是凭他这段话,不可否认,他只是有点歪才。这段话抱怨的让他周围的人为他拍手称赞赞不绝口,也让他领导失望之极,绝不启用。假如他能把他的才能用在自我检讨不足,提高自身素质上,估计中国铁路史上说不准又要出一个詹天佑。可惜啊,大好的才能和时间用在抱怨上,不敢正视自身不足,不去改进自身缺陷,最后他做了中国高速铁路的逃兵,混迹于县市间的城乡公路上做技术员,甚至为了几个包子沦落到去帮群里的领导捉刀代笔写文章。如果,他的领导能给他推荐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想,他应该会明白些什么。
无论生活也好,工作也罢,抱怨终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四通八达,免不了磕磕绊绊。在生活和工作中,面对危机和困难来临时,我们应该端正态度,不抱怨,不放弃,勇敢接受挑战。诚如《不抱怨的世界》书中所言,“凡是你所渴望的东西,你都有资格得到,快朝梦想前进吧。不要打压自己、替自己找借口,或是假借批评和抱怨,将注意力转移。你应该要接受不安感来袭,同时在这样的时刻支持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