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爱51代码网 >> 范文 >> 文章正文
[图文]苏菲的异界读后感

苏菲的异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到底是个什么世界?当我们发觉,苏菲以及她所存在的世界只是席德的父亲用笔在纸上描绘出的世界时,会不会也开始怀疑自己身处的世界的真实性?

  就如下边的这幅插图,如果我所看到的最大的世界——姑且称其为1号世界,也就是席德所存在的世界,那么苏菲则在2号世界,以此类推,苏菲某天晚上阅读的童话故事里的家伙则处于第3号世界……在N号世界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可以凭借他们“自身的意志”(姑且这样形容),创造出N+1直至无穷等级的世界(当然这需要极长的寿命,而且那个世界的太阳不能在50亿年后烧尽)。反其道而行之,实际上那位创造者(N),是由在他之前的那个世界的某一位人物,也许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乞丐(N-1),在脑海中创造的。最后究其源头,这一群(允许我用群这个不恰当的量词)纷繁的世界,实际上都来源于1号世界的少校先生,而少校先生本人,他自己还没有意识到,其实是乔斯坦·贾德,一位来自0号世界的大胡子挪威作家的创造物。 苏菲的世界

  等一等,我们凭什么认为乔斯坦·贾德,与我们共同生存的世界就是0号世界呢?就如同你走在街上遇到一个奇怪的家伙嘴里念念有词:“……356295141.3!”,当你好奇的询问这串数字的含义时,他高兴的回答:“我在倒着背圆周率呢,瞧我已经背完了。”——你的理智会告诉你,这家伙是个疯子,因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怎么可以倒着背呢!而很有可能的是:你,我,校长裴钢,乔斯坦贾德,迈克尔乔丹共同生活的这个世界,实际上就如同圆周率小数点后的某一位——然而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处在何方。

  第一次阅读《苏菲的世界》,是在初中时期,彼时的我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愉悦,看着故事里的苏菲(准确的说是故事里的故事里的苏菲)被“世界从何而来”一类的深奥而又直白的问题困扰而心不在焉的样子,仿佛又回到了放学路上踢着石头回家的孩童时代。

  “这一次又踢歪了,肯定是上帝已经设计好的!”我在心里对自己说。

  “那我刚才的想法也一定是设计好的!”

  “这个想法也是设计好的!”


  最后石头被年幼的我一路踢回了家,闻着厨房里飘出的饭菜香味,一切与上帝有关的东西都和那块石头一起被丢在家门外了。

  那一次与苏菲的邂逅为我打开了通往哲学世界的门,让少年的好奇心在一片新的天地里畅游。

  而今日再一次读完了(应该是在短短数日之内扫完)《苏菲的世界》,我却有了与五年前完全不同的感受——这一次的感受则更多的源自理性,更具体,与几年来积累的数学哲学知识息息相关。或者说是一种更加主动的感受:我们所存在的世界或许和苏菲,席德,以及那里的苏格拉底们所存在的世界是一致的,就如同画中人所处的世界。如果我们可以抬起头来,或许可以发觉另一双眼睛正在盒子外面望着我们。

  如何证明自己所在的真实性,或者说能否证明我们所在世界的真实性,是我再一次读完《苏菲的世界》后最主要的思考。所以,在阅读这篇读后感的时候,希望老师暂时能以一个婴儿的眼光,毫无经验的观察这个世界(即我在键盘上敲打的这个容量约为6K字节的世界),将从前的经验“付之一炬”再在废墟上重新构建这个世界。

  我试图采取归纳的方法来“证明”这个世界的真实性,当然这需要用到不少的哲学原理,但是它们常常是相互矛盾又无法证明的——但我不得不将其视为我唯一的工具,在哲学的“废墟”上建造一个我的世界。

  首要任务是证明自身的真实性。这里最好用的定理(希望过多的数学用语不会使老师感到头疼呵呵)就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我将其称为定理1。我本人清晰的感受到了自己大脑的运动,如果现在桌面上摆放了一本同济版高等数学习题集,我可以果断而又迅速的翻开级数的某一章并且准确的完成其中的一道习题。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按照普遍http://www.qiake.net认同的观点(虽然在这里引用这样的观点实际上是不严谨或者可以说是错误的),无论我们身处怎样的宇宙,即使是一个万有引力定律都不成立的世界里,1+1还是等于2,也许其它世界这个式子写作“哲学+数学=难以理解”,但它确实是存在的。因此通过一个与那些还未得到证明的世界无关的数学计算,我相自己证明了自身思考的真实性,而我无法想象一个可以思考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因此由定理1——我是真实存在的。

  下一步是证明我周围事物的真实性,即我的感官所能触及到的这些事物,比如现在我正在使用的这台某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在这里我唐突的使用了“品牌”和“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概念)是真实存在的。此处用到了定理2,来自热爱从日常生活出发的休谟:无法回溯到特定感官认知经验的思想与观念便不可接受。此处我采用定理2的逆否命题:能够回溯到特定感官认知经验的思想与观念可以接受。所谓“可以接受”,我理解为:便是真实的。于是真实的我开始忠实于自己的感官:我的双手,此刻触摸到了一些可以按下并弹起的物体,随着这一动作,我的眼睛看到面前一块发亮平板上有一些“黑色”的物体在增加,同时我的耳朵感受到了一些似乎是与手指的节奏相一致的声音——这一切使我相信,我(已被证明为真实的)正在于一个外在的物体进行某种互动,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感官认知(也是真实的)。因此,根据定理2,我可以证明这个与我产生了互动的物体也是真实存在的,不知是从哪里来的灵感,我打算将其命名为“手提电脑”。

  几经周折,我“成功”的证明了“手提电脑”的真实性。剩下的事情就方便多了,只需要用到数学上最令人欣慰的语言之一的“同理可证”,就解决了。接下来我只需要站起来,移动自己的身体,使我的感官认知在空间和时间上不断扩充,就可以达到扩充这个世界的目的。

  通过定理1和定理2,这两个直觉上比较容易被认可的两个哲学定理,我在常识的范围内用归纳法证明了这个世界的真实性。当然如果我固执的采用怀疑论者的观点,认为自身的感官认知不过是被某个调皮的“上帝”所控制,那么我至少说上帝与我所存在的世界是真实,这样看起来也不坏。

  但是这样的真实性具有任何意义吗?如果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是真实的,是否就意味着这个世界拥有的编码就是“0”了呢?如果要使人相信这个世界的编号是N=0,就意味着我还需要去证明不存在这样的一个世界,它的编号小于N,同时它的存在是真实的。如果老师愿意的话可以尝试一下,会发现这样的证明根本无从下手——就像倒背圆周率一样,连出发点都找不到。

  如果真的存在一个比我所身处的世界更高级的世界,那么我之前关于世界真实性的证明将带来一个“严重”的后果,即席德的世界,苏菲的世界,苏菲睡前阅读的童话世界,一直到编号为“无穷”(当然无穷本身是不能作为编号存在的)都将是真实的。因为作为被创造的我,成功的证明了自身的真实性,那么席德也可以,苏菲也可以,每一个人物都可以——即使他们并没有像我一样坐在桌子前进行一系列并不严谨的推理。

  最终,我似乎证明了世界是真实的,但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真实其实毫无意义——位于小数点后的我们,不得不悲哀的接受这一事实:我们与我们的创造物并无二致。

  写到这里,一切仿佛又回到了那条小路上,踢着石头的我对自己说:

  这一切都是上帝设计好的

  上面的这个想法也是上帝设计好的

  上面的这个想法也是上帝设计好的

  重新回到这个物质世界,你是否会重新审视自身的存在?或许这就是阅读哲学读物的危害——让人一无所获又徒增困扰。不过这也是其乐趣所在。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输赢》读后感
    《难忘的八个字》读后感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访谈录读后
    宁要……不要……》读后感
    《草房子》读后感
    《金融改变一个国家》读后感
    《春宴》读后感
    中学生兴趣爱好调查问卷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输赢》读后感
    《难忘的八个字》读后感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访谈录读后
    宁要……不要……》读后感
    《草房子》读后感
    《金融改变一个国家》读后感
    《春宴》读后感
    中学生兴趣爱好调查问卷
    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周年庆典筹备方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中国诗学思维读后感
    聪慧型老师的出生读后感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非常妈妈读后感
    了没有起的狐狸爸爸读后感
    钢琴小细灵有感读后感
    高傲自大的树读后感
    你瞧你瞧多危险读后感
    隔壁有狼读后感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