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邑村,阿细语是“吉祥之地”。在班上组织去之前查了一下,确实充满了新鲜感和幻想,究竟是个怎样的吉祥之地?接下来请听我一一道来!
我们从学校出发,颠簸几个小时到达弥勒县城,而可邑村还远着呢。从班上的安排来看,下午将去一个彝族村落里,也就是可邑村,将会参观一下那的名族风情以及在那吃一顿饭,然后回弥勒县城住一晚。当时就在想,本来时间就紧迫,为什么要在一个小小村落里呆这么长时间。事实证明我错了,因为最后还不想离开的是我自己!
从弥勒出发还有十几公里的路途,一路很是无聊的看着窗外的风景。很快到了一个寨门,不知道什么原因车停了。短短几分钟,从里面出来一些人,穿着名族服装,我才清楚原来是来接我们的!一个导游模样的人给我们介绍说进寨是要跨火盆的,好像用的是特殊的香料,义指驱除邪气吧。还特别强调男生跨左脚,女生跨右脚,人们经常说男左女右应该是这个理。进寨门之后还要喝敬酒,代表阿细人民的热情好客。很是新奇,我们几乎所有人都照做了。特别强调,我个人觉得那米酒很好喝。只是苦了班上一帮女生和个别男生。或许和心情有关吧,感觉自己一下子开心了,也许是心理作用。最强烈的感觉是自己第一次真真正正的像是一个客人,第一次!
这些礼仪过后,导游告诉我们还有一公里才到,然后集体上大巴,可邑我来了。
进村后,感觉确实条件蛮艰苦的,不过给人的映像很好,村容整洁,蛮干净的。路边上的石头偶有图画,进村后好多房子上都有图画,很多是他们自己的神话传说。跟着导游主要参观了一所130年历史的小学,因为村里后来把它改造为村子发展历史以及摆放名族器乐和一些生产生活道具的陈列室,参观里面的东西,能看出这村落的发展历史以及一些文物。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变得有点无聊了,好像等着吃晚饭吧,休息的休息,打牌的打牌。难得来一次,我决定到处看看。确实是个好地方,依山傍水,特别是那个寨门,选址何其犀利,易守难攻。虽然风景很好,但是土地不平整,且多山石,在这样的地方生活,该比别人苦多少。后来上网详查,这里地处喀斯特地貌,特别是缺水,在这生存下去确实很艰辛。
没过多久,音乐想起,随着声音追去,原来是他们在准备晚上表演的节目,算是排练吧。一个人独自看了两遍,有点对晚上的表演期待了。慢慢的更多同学都发现了,大学生喜欢围观一点没错。更多村落里的小孩也都聚集起来了,那有一片草地,很多小孩子在上面翻跟头,男孩女孩都有。甚至有一个小孩来了一个“托马斯”,很标准的街舞动作,看到这,不知道是该为他们感到高兴还是悲哀,有才固然是好,但是从心底还是希望他把自己的名族舞蹈延续下去,或许是我多想。抑或等长大后把名族舞蹈和街舞相结合创出新的舞种?不得而知。
不过看着大人小孩都翩翩起舞,很是享受夕阳之下的这段时光。
没多久,可以吃饭了。在路上就知道肯定是要敬酒的,只是不知道怎么个敬法。自己酒量如何自己知道,所以先埋头吃饭,垫一下肚子,要不然空腹喝酒很难受的。所有菜上齐之后,好戏上演。只见村里人拿着酒杯、乐器,先把老师那桌给围了,不知道要干嘛,而老师那桌的所有人都站了起来,手举酒杯。接下来,阿细人波动了琴弦,跟着乐音唱起了敬酒歌,且围着桌子翩翩起舞,敬酒歌完毕后,大家一起举起酒杯,有的还来个交杯酒。
就这样,一桌一桌的敬,一桌一桌的跳,一桌一桌的唱。到我那桌时,心里还有点忐忑吧,很快也就释然了,自己是客人,而主人又是如此好客。当每一桌都敬过之后,心里想着应该没有了吧,看着同桌的女生,有点吃不消了。而没多久,第二轮第三轮接踵而至。酒过三巡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吧。中间也有小小的鄙视,鄙视那些把酒兑茶水的男生。因为高兴,多喝了几杯。而这期间,桌边总有人看菜是不是快完了,马上又给我们添菜,据后来同学们议论,个别很好吃的菜有加了七八次的。据说每个都是放开的吃,叫我们情何以堪呐。
饭后,确实有点晕吧。接下来就是看阿细人的表演了,之前在电视上就看过“阿细跳月”,第一次现场观看,有点小小的激动。中间还有一个环节,那就是我们也表演一两个节目,只是和他们的比起来,有点儿戏。确实很过瘾,这期间我一生日祝福http://www.qiake.net/ 直在尖叫。有点疯吧,起初确实是在起哄;接下来是为了调节气氛:出来玩就要好好玩,没气氛很不爽;最后是彻底折服了,我的尖叫声是最好的喝彩。最后一个节目是很原始的“钻木取火”,当火光出来之时,更多的是佩服吧,应该有很多人都玩过钻木取火吧,只是我没成功过。钻木取火而来的火种是点燃篝火用的,我们也由室内转到室外。
很是期待围着篝火翩翩起舞吧,虽然在学校弄过一次,只是那时羞涩不敢,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别人高兴。而这次自己亲身体会,那种喜悦无以言说。虽然身边的就是阿细人,但每次都跟不上她们的舞步,不过对于我来说,围着篝火狂奔足够取悦于我了。
最后,我累倒了,跳累的。
确实是一个难忘之夜。虽然我是农村来的孩子,在昆明这样的大都市呆两年确实也会闷的,突如其来的原生态让我有种重获新生的感觉。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村落旅游有点商业化了。但是,他们所做的一切以及他们的热情好客足以打动每一个客人。对,是客人,第一次感觉自己像一个客人。无论10年、20年,我还会再去的,带上自己的亲人好友。只是那时,希望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仍然能保持其特有的名族文化以及阿细人能歌善舞的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