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质发展史
第一节 乌当实习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研究地壳或岩石圈的构造特征,是指在地壳或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形变,从而形成褶皱、解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状或线状的变形特征。
1、乌当实习区大地构造位置
根据《贵州省区域地质志》的划分,乌当地质实习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
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扬子准地台(贵州地矿系统习称扬子陆块)
二级大地构造单元:黔北台隆
三级大地构造单元:遵义断拱
四级大地构造单元: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即位于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中段南缘。
2、乌当实习区区域构造位置
乌当教学实习区所处区域构造位置为区域性的乌当南东盘之乌当背斜南西段的南东翼,其北西翼被乌当断层破坏错失。
褶皱构造有:区域性北东向乌当背斜及一些次级褶皱(如新东桥次级褶皱群)。
断裂构造有:①区域性北东向乌当断层;②南北向高院断层;③东西向大洼断层;④东西向小麻窝逆断层;⑤东西向大麻窝逆断层;⑥东西向田坝头断层。
乌当地区构造形迹均为燕山运动时期不同阶段的产物,其生成顺序大致是:东西向~南北向~北东向构造。
乌当地区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的上白垩统构造盆地被乌当断层切割且见阶梯状断裂,尚有剥夷面(或夷平面)和多级河流阶地的出现,都是喜马拉雅山期构造运动的迹象。乌当热水钻井和泉水与乌当断层近期活动有关。区内已知的8个假整合构造运动面是区域性构造运动的反映。 ①都匀运动:贵州中部和南部,奥陶系末到志留系初,发生过一次明显的地壳运动,造成上下地层的缺失和假整合接触关系。在实习区见残存的小块中奥陶统为中下志留统的假整合,黄花冲-龙井一带见数十厘米的含砾钙质粘土岩嵌覆与呈数米波状起伏的间断面上。
②广西运动:代表西南志留纪末和泥盆纪初的地壳运动。实习区的构造运动面为志留纪高寨田群与泥盆纪蟒山群乌当组间的假整合面。
③紫云运动:紫云运动形成的假整合面有20余种不同地层相互接触的情况,这种多种情况的地层接触关系,总体反映晚泥盆世末的海退与早石炭世中期和晚期逐步扩展的海进之间,在贵州的中部和北部有一次明显的升降运动。实习区内表现为泥盆纪高坡场组与石炭纪祥摆组之间的假整合面。代表了紫云运动的构造运动面。
④黔桂运动:指广西中二叠世栖霞组与晚石炭世马平组之间的假整合。实习区内表现为晚石炭世黄龙组与中石炭世梁山组之间的假整合接触。
⑤东吴运动:指晚二叠世龙潭组与中二叠世茅口组间的不整合。在贵州表现为中、上二叠统之间的假整合接触。实习区内表现为中二叠统茅口组与上二叠统龙潭组之间的假整合接触。
⑥安源运动:指赣西萍乡煤田发生在晚三叠世瑞替期之前与早中三叠世地层或下二叠统茅口组间的不整合。黔中(实习区附近)表现为二桥组与晚三叠世早期三桥组不同层位假整合接触。
⑦燕山运动:代表侏罗纪末期、白垩纪初期产生的不整合、火成活动与成矿作用。在贵州末见到构造运动面,仅在重庆黔江正阳盆地才能见到。贵州的构造格架是燕山期定型的。
⑧喜马拉雅运动:在贵州的地层记录不全。实习区的几级剥夷面和河流阶地可视为喜马拉雅运动的表现。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