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爱51代码网 >> 范文 >> 文章正文
乡村投递员张龙生先进事迹

乡村投递员张龙生先进事迹
 ——记部级劳模、全国百优青年乡村投递员张龙生

  披云山上奇峰叠翠,山高涧深,风光旖旎。山下,三江之源——瓯江、闽江、钱塘江的小溪流水潺潺,奔流不息。

  这里是浙西南边陲——浙闽两省三县交界处的龙泉市住龙镇,一个地广人稀,森林总覆盖率达到93.7%,素有“浙西南林海”的高山乡镇。

  这里山高路险,交通不便,虽然距县城仅49公里,但汽车行驶仍需2个多小时。在许多乡村,邮件仍是群众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

  这里有一个人的名字妇孺皆知,他踏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家家户户,他十多年如一日,穿梭于大山深处,将亲人的牵挂,党的政策,农村致富信息送到千家万户,他就是部级劳模、全国百优青年乡村投递员张龙生——一个被住龙人民亲切的称之为“深山沟里好鸿雁”的山区乡邮投递员。

  从老父亲手中接过“邮包”

  从小在大山里长大的张龙生,每天最期盼的一件事就是在夕阳西下之时,站在家门口,静静的等待乡邮员父亲的平安归来。在他儿时懵懵懂懂的眼里,乡邮员走千山,跨万水,给千家万户带来欢乐,这是一项多么愉快的事情呀。于是,他从小就立志像父亲一样,当一个服务群众,受村民尊敬的乡邮员。

  1988年12月,在住龙乡邮线上走过20多个春秋的老父亲退休了,22岁的张龙生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从老父亲手中接过邮包,成为这个浙西南最偏远乡镇住龙镇的驻段乡邮员。

  从背上邮包的那一刻起,曾获地级先进投递的父亲就叮嘱他道:“信件和包裹是用户有事才寄的,报纸是用户要读才订的,那我们就要做好服务,千万不要给用户说不是,不要让领导替我们听话,要做一个不怕辛苦的人”。

  住龙镇境内崇山峻岭,有千米以上山峰多达140余座,总面积269.3平方公里,投递范围11个行政村,88个自然村,人口6059人。张龙生投递的道段有3个投递方向,每天平均要带邮包骑自行车25公里,步班15公里。

  乡邮投递工作并没有他小时候想象得那么美好。这条父亲走了20多年的邮路,不仅高山路险,道路崎岖,而且山路时常有毒蛇出没,由于各村饲养的家犬认生,刚开始投递那段时间,张龙生被咬过四五次了,轻则撕破裤脚,重则伤及皮肉,鲜血直流。虽然得到村民的及时帮忙,伤口得到有效处理,想到一路的伤、痛、累,他觉很委屈,萌生了打退堂鼓想法,可一想到父亲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走下来,自己决不能退缩,让父亲丢脸。

  从那一天起,他心里就暗暗立誓:我不怕苦,我要像父亲一样,做一个称职合格的乡邮员,让党和人民放心,不辜负领导和信任和老父亲的嘱托。

  张龙生这样想,也这样做的。

  为了这条“绿色通道”的畅通

  在住龙群众的记忆里,张龙生投递的这条邮路就从未间断过。不论刮风下雨,烈日骄阳,还是严冰大雪,他那高大魁梧的身影总是住龙一道移动的风景。

  1994年6月,特大洪水袭击了住龙镇,多处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桥梁、公路被冲毁多处,大片农田、农作物受灾通往县城的公路被大水冲毁2公里,邮车进不来,邮件出不去。

  锦溪支局长考虑到投递员人身安全,打电话给张龙生,让他停班休息。可张龙生怎么也坐不住,他想到了群众的邮件很急,还有一份份党报党刊,那是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亲切关怀。这时候我怎么能休息!正想着,只见他冒雨来到了水毁路段,看能否想办法确保邮路畅通。

  在雨中,张龙生看着冲毁路段苦思冥想,怎么样才能将里面的邮件送出去,外面的邮件接进来呢!沿河边的山的攀爬吧,万一再来一次塌方,人身和邮件都不安全;架个缆绳吧,也不现实。

  张龙生找到了附近村庄的一个老农,老农为他指引了杂草丛生的山路,可以通往水毁路段的那头,但需绕行10多里。张龙生如获似宝,马上和市局联系,让市局每天将邮包运到路毁处。

  在公路未修复通车的10多天时间里,张龙生每天坚持挑着邮包,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把全部邮包挑完,再回到邮电所,马不停蹄的分发投递给用户。

  1995年,住龙镇又发生多次洪灾,通往建明小公路被冲毁多处,他都每天将自行车和邮包背过水毁路段,做到路断、电断,邮路不断。

  2000年8月26日,超强台风“碧利斯”席卷浙闽,住龙镇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交通、电力、通讯、供水等全部中断,与外界失去联系,33个小时陷入瘫痪窘境。在这种情况下,张龙生还是坚持出班,第一时间把外面的信息传递给村民。

  一路上到处是塌方,泥石流,张龙生顾不上许多,先把邮包背过去,然后再回来扛自行车,就这样回来好几趟,一直到天黑才回到家。妻子和女儿看到满身是泥的张龙,伤心的哭了:“老家的房子门前都塌到跟脚下了,农田被淹我不说,弄到这时才回来,害得人家担心受怕。”

  建明村设有一个信箱在蔡汉根家前门窗台上,巨大的泥石流把门前公路和房子给埋了,一直堆到2楼。张龙生见此情景,马上借来锄头拼命挖,打开邮箱一看,幸好那天里面没邮件,才使他松了一口气,洗净后,绿色的邮政信箱再次出来在村民面前。村支书廖学耕关切的说:“像这种情况你就别送了,安全要紧,以后遇到坏天气你就几个班一块儿送来好了。”村民吴根发竖起拇指说:“这位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还有一次,同在建明村的老李家里水田被冲,他一大早就出门抢修去了,下午回到家,邻居告诉他张龙生来过了,送他在外打工儿子的身份证,见他不在,又走了。老李急了,这可是儿子在外急需的呀,再迟几天,好不容易联系上的工作就要丢了。正着急,只见浑身湿漉漉的张龙生从门外进来,拿着身份证高兴的嚷嚷:“哎呀,可把你逮着了。”老李只觉得嗓子都哽咽住了。

  他家离公路有近3里的羊肠小道,有四五处被泥石流冲得塌了方,为了一张身份证,张龙生一天内竟冒险专程往来两次。憨厚的老李只能泡上一碗热腾腾的姜汤,表达心中的感激。

  每年投递员会议,他都把一切安排妥当,请老父亲“出山”代班投递,却从未向市局请过一分加班费。

  面对领导的关心,家人的理解,群众的夸奖,张龙生说:“我没有理由不干好本职工作,这是我份内的事。”

  就这样,住龙邮路被乡亲们称为永不中断的“绿色通道”。

  山区群众的贴心人

  张龙生为人敦厚诚恳,热情热心,喜欢和村民们交朋友,久而久之,村民们也喜欢张龙生,觉得这小伙子做事牢靠,办事认真负责。

  由于交通不便,不少村民经常委托张龙生捎这捎那,张龙生也总是乐呵呵的,一一应允,从不落下。每到一个村,他都会到孤寡老人、“五保户”家中坐坐,看看水缸的水是不是满的,是否需要捎带药品、日用品等,和老人们唠叨唠叨,老人们都把张龙生当作自己的亲人。

  有的村民也提出帮张龙生捎带邮件,那意味着可以少走好几里地,可以早回家,但他总是婉言谢绝,他说:“我们一起走吧,路上有个伴”,因为他知道,这是自己的职责,必须把每一份邮件安全的送到群众手中,只有这样,他才心里才安稳,才踏实。

  在投递中,经常会碰到不少地址不详,或错写地址姓名的疑难邮件。有一次,一封挂号信由于地址误将“建明”写为“建新”,张龙生不顾路途遥远,跑了20多公里的路程,天黑了才投妥这封信。

  每年报刊征订的时候,张龙生主动入村入户宣传党报党刊,向村民朋友们推荐“三农”实用报刊。碰到少数村民一时没钱,又想征订的,张龙生就给他先垫上。水塔村农电工小张兴趣广泛,张龙生就给他介绍《农家顾问》、《农村百事通》;住溪做裁缝的小刘姑娘要学习新式服务裁剪技术,就为她介绍《现代服装》;泥瓦工谢小平对各式建筑感兴趣,就推荐他征订《建筑知识》;向发展农业、果园的村民介绍科学培植、种植农作物和瓜果蔬菜的报刊等等。

  几年实实在在的工作,得到了当地领导和群众的充分信任,不少村民还主动找张龙生订阅报刊,因为这些报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增长了群众知识和技能,为他们致富奔小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尽管报刊几度调价,各村经费紧张,但张龙生每年都能超额完成收订工作,年年有增长。

  从1989年至2007年的18年里,据粗略统计,张龙生在大山深处的住龙走了19.8万公里邮路,相当于绕地球5圈,换了8辆自行车,投递信件241982件,报刊1282085份,代为用户寄信20586封,收订报刊流转额568510元。

  一长串荣誉的背后

  在张龙生家的柜子里,珍藏着厚厚一叠荣誉,记录了他闪光的足迹:

  从接过父亲的邮包,每年都被龙泉市局评为“先进生产者”,1992—1996年连续被浙江省邮电管理局评为“浙江省邮电系统先进生产者”、“浙江省优秀乡邮员”、“浙江省邮电系统优质服务标兵”、“浙江省邮电劳模”,1996年,被原邮电部评为“全国邮电劳动模范”,那一年,他才30岁。2002年被国家邮政局和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百优青年乡村投递员”称号。2008年,被评为龙泉市优秀共产党员。

  这一系列荣誉的背后,饱含着张龙生18年来的艰辛的汗水,长长的跋涉和不懈的付出。

  住龙的山山水水养育了张龙生,张龙生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这方他热爱的土地,住龙人民也非常喜爱这个大山的“儿子”。

  住龙镇刘新余镇长说:“张龙生是我们住龙的‘名片’。”住龙小学田初新校长说:“张龙生是我们教育学生学习的榜样。”住龙镇团委书记叶庚杰说:“在住龙,你拉起任何一个小孩问,他都会说张龙生是好叔叔。”黄泥畔村廖蔡寿村长说:“张龙生的服务,我们全村村民都承认,没得说。”普通群众说:“中午张龙生送信过门口,谁能把他请进门吃顿饭,一家人都觉得光彩。”

  是的,只要在住龙,只要你和群众谈起张龙生,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没有人会吝啬赞美的语言,唯一有些“意见”的,可能就是他的妻子了。

  “你就是人在家里,心也不在家里,你还是干你的吧,只要工作干得好,我累点也知足了。”妻子李陈莲的话里虽有怨意,却一直在背后支持他的乡邮投递工作。由于老父亲年老体弱,家里家外,田间地头,基本上靠他妻子打理,遇上农忙时节,还得出钱请人帮忙。走完一天的邮路,每当看到妻子还在屋里屋外的忙碌,他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愧疚。

  1993年,张龙生的妻子由于过度劳累而小产,小孩出生仅4天就夭折了。面对悲痛欲绝的妻子,张龙生心如刀绞,无法用语言表达对她的歉意。第5天,他就把妻子从医院接回到了家,安顿好妻子后,又背上邮包上路了。

  张龙生觉得,走在漫漫的邮路上,就能暂时忘记悲痛,找到一份心灵的寄托。

  永不停止的脚步

  2007年3月,龙泉市局领导考虑到张龙生的身体原因,调他到市局比较轻松的岗位,他坚持从事投递岗位的工作。有人问他:“干了快二十年的投递,现在还要求做投递工作,你不厌烦吗?”他笑着说:“每次邮件安全的送到群众手中,看到他们满意的笑容和感激的目光,就能从心底里感受到这份工作的快乐!”

  就这样,他留在了城区投递班,继续担任一名普通投递员。从偏远村镇到繁华的城区,这条邮路不再是他曾经走过的羊肠小道,没有了一路上郁郁葱葱的草木陪伴,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水泥大道,一排排高楼大厦,以及汹涌的车流和人流。

  他的耳边又响起父亲在第一天踏上邮路时的叮嘱,他想,无法周围客观条件怎么变化,我工作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我要继续走下去,努力做好投递服务工作。 www.qiake.net

  当年11月,张龙生主动挑起银企对账单繁重投递工作。

  银企对账单投递量虽不大,但工作量非常大,比投递其它邮件更要有耐心。有的单位有名称,无详细地址;有的单位搬迁后,未及时到银行办理变更新址手续,按地址送到那里,根本找不到;还有的时候会计员在,出纳员不在,一套印鉴必须由2人以上保管,要直接找到她们盖全整套预留印鉴,才能带回回执联。碰到上面任何一种情况,一封对账单要送上好几趟是常有的事,多的要跑上七八趟。

  这对于初到城区投递的张龙生来说,难度可想而知,就是在城区工作了四五年的老投递员,一提起银企账单投递,也是直摇头,感叹这份“差事”不好做。

  多年的乡邮投递锤炼了张龙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尽管常年风吹雨淋落下关节炎还隐隐作痛,他从不吭一声,不言退缩。有很多私企财务人员为兼职,就利用休息日和下班时间,在用户在家的时候投递。白天上班满城上下楼的找,把信投妥,晚上就抽出时间熟记街牌名址,力求使自己短时间内熟悉城区情况,提高投递效率。

  在两年多的努力下,龙泉市邮政局银企对账单投递回收率由原来的60%左右,提升到现在的93%以上。张龙生的投递服务得到了各银行的充分肯定和赞誉,委托邮政对账单投递的银行也由原来的2个增加到现在的7个。

  从走遍高山住龙的山山水水,到走遍龙泉城区的每个角落,张龙生的脚步不曾停留,他说:“从手里父亲接过了‘邮包’,也接过了这份责任,我要继续走下去。”

  在龙泉城区,你如果看到一个骑着邮政自行车的魁梧高大的背影,他身着一身橄榄绿标志服,背着一个印有“人民邮政”肩包,穿梭在街头巷尾,奔波于高楼上下,那他一定是张龙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输赢》读后感
    《难忘的八个字》读后感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访谈录读后
    宁要……不要……》读后感
    《草房子》读后感
    《金融改变一个国家》读后感
    《春宴》读后感
    中学生兴趣爱好调查问卷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输赢》读后感
    《难忘的八个字》读后感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访谈录读后
    宁要……不要……》读后感
    《草房子》读后感
    《金融改变一个国家》读后感
    《春宴》读后感
    中学生兴趣爱好调查问卷
    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周年庆典筹备方
    电子商务的发展远景
    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远景
    俄罗斯赤塔州两所图书馆的特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
    中国传统风格在城乡规划及建
    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的问题
    老化皱纹形成的原因及护理预
    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
    中国西部电影如何在贸易类型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