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公开课点评稿 我简单地对这几节课进行点评。首先是付主任的数学课,可以说付主任的数学课是无可挑剔的。记得县小学部首席教研员隋玉峰老师说过一句话,每一次听付永秋的课就是学习。可见付主任的数学课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今天的这节课也证明了这一点。作为教研部资深教研员隋老师能这样说,那在座的各位同仁只有虚心地学习,认真地揣摩,深入地研讨。纵观今天这节课,有几大亮点可以肯定:
1、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美的同时,从中发现有关数学的成分——几何图形。这样设计就为学生从已有的对圆的认识经验到认识生生日祝福http://www.qiake.net 活中的物体到认识数学上的几何图形,架起了一座桥梁,既使学生参与知识构建的过程,又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滑进老师预设的学知“陷阱”从游戏引入,领略圆的美。再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圆,唤醒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最后再展现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有关圆的画面。其次把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分为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根据学生对圆的初步认识经验感受圆与其它平面图形的不同。
2、自主探究新知,掌握圆的知识特征。
让学生从描述圆的大小引出这三个概念圆心、直径和半径,然后组内交流自学认识,做到人人参与学习。再读读书上的说法和判断哪些是直径、半径中进行巩固,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接着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以剪的圆为素材,用圆规和尺子为研究工具,有目的、有意识安排学生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的方法合作探究圆心、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这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了半径、直径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分散了教学难点,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教师作为指导者与参与者,自然的引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概念来认识。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3、在拓展与应用中尽显圆的魅力。
本课练习设计不仅巩固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不知不觉地让学生走进了圆的世界,不知不觉地学会画圆,了解圆心、直径、半径等概念,不知不觉地了解到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知不觉地经历一次次“再创造”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还给了学生。
4、精湛的语言艺术。将数学教学设计为一场动态的情景体验场,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来突破重、难点,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获得更深层面上的知识。比如付主任的点评“用五年级的智力学六年级的知识,已经很聪明了”,正是这样的娓娓动听,循循善诱,运筹帷幄,巧妙点拨,一次次使学生不由自主的进入下一轮的学习。一次次自然贴切地做到了这一点,才带来了一次次的精彩生成。
当然,再成功的一节课也难免有遗憾之处,由于用五年级学生上六年级课,学生第一次接触教材,所以教者在时间的控制上稍有些拖延,也是在所难免的。
关于刘校长的这节科学课上的也很成功。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这节课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1、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分析,发现规律。通过教师演示制作电磁铁,让学生初步了解电磁铁的构造,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参与制作、实验的愿望。通过实验前的提示,对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强调学生充分利用观察与对比实验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加以巡视和指导,减少实验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动手去实验、观察、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实验的效果。实验后让学生汇报与交流评价实验结果,使他们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努力分析实验结果,找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与错误。从而使学生通过实验、汇报、交流评价等环节学会了制作电磁铁,同时也知道了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相关因素。
3、以发现和提出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起点。这节课,教师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以此作为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还注意了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提问。另外,教师还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并让学生通过比较,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