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复习心得总结 一,如何有效审读材料
1,带着问题读材料。先看题目,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这样有助于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与答案有关的信息,而不是漫无目的阅读;另外,有时题目本身就会提供一些非常重要的特定信息,有助于把握材料的主线(主题)。
2,如何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有效地把握住材料的主要内容与关键信息?(审读第一步)
在阅读时将下列内容勾画出来,或做上标注,从而提取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
(1)段落的首句和尾句。它们往往是总起句或总结句;
(2)关联词。如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然而、不过,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因为、所以、因此,等),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同时、另外、还,等)。出现关联词的地方往往是出现关键信息的地方;此外,关联词还有助于把握语段的脉络结构;
(3)与结论、观点相关的语句。这些语句的出现形式包括:资料显示------,调查表明------,这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某某认为------,某某指出-----,某某提出了------的观点;
(4)案例。案例本身不重要,勿拘泥细节,可略读,但要理解其所要反映或说明的问题实质;
(5)与政府相关的内容。包括领导人讲话、政府官员的观点、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政府制定的政策、政府文件和报告、政府工作的成绩等。这些内容往往反映出政府对问题的态度与解决问题的倾向,它们是答题的基本依据和准绳;
(6)学者和社会公众的观点、看法、评论。但对它们应辩证地分析,不简单认同或否定;
(7)相关的国际经验或教训;
(8)一些关键词。如经验教训、制度缺陷、监督、危害等。
3,怎样把握住各段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逻辑联系?(审读第二步) 生日祝福http://www.qiake.net/
(1)用一个短语或短句概括每一段的大意;
(2)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顺序,重新整理各段材料,理清脉络。如按照“问题表现—问题影响—问题原因—问题对策”的结构进行整理,按照“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思路”的结构进行整理,按照“正面观点—反面观点”的结构进行整理,等等。具体采取什么结构需要根据材料实际情况而决定;
(3)用一句话提炼、概括出中心论点
* 由于时间约束,重新整理材料结构顺序的过程并不一定需要书面表达出来,但是至少头脑中应该有个大致的框架。
4,如何应对看似非常零散、分散的材料?
有些材料讲了很多问题,感觉似乎非常零散、分散,很难把握中心问题,这时应当:
(1)提升高度,从“例”提升到“类”,将分散的主题拢在一起,统一在一个更大的问题下。例如,制造假油、销售假酒、偷盗公共设施看似三个不同问题,但是它们都反映了社会风气(不良)的问题,因此可以用社会风气问题(“类”)统领上述三个问题(“例”)——适用于“平行性”问题(不同问题是并列、平行的);
(2)由表及里、深挖根源,抓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就是主要问题。问题庞杂,反映的矛盾错综复杂,但在这些矛盾中必定有一个主要矛盾,而其它矛盾是次要矛盾,或是由主要矛盾引起的派生矛盾,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把握问题的核心与实质。如2000年国考试题中,出现了噪音污染、诉讼纠纷等 多个问题,但这些问题的最终根源在于城市规划和社会发展的不适应,因此后者才是最根本的问题——适用于“层次性”问题(不同问题是有层次关系的,或是由表及里,或有因果关系,等)。
5,审读材料的注意事项:
(1)防止只抓一点,不及其它;
(2)避免泛泛而读,不见重点;
(3)勿只见现象,忽略实质
6,审读材料的时间把握:25分钟左右
二,如何概括主要内容(主要问题)
1,概括主要内容(主要问题)的一些要求:
(1)内容全面。评卷是根据采分点来进行的,一个重要的信息点就是一个采分点,因此概括必须全面,覆盖整个材料,不能只是对部分内容的概括,不能遗漏任何重要的信息点,否则遗漏的部分就不得分;
(2)客观准确。概括要忠实于材料,不能脱离材料凭空自发议论、高谈阔论,所概括的内容都应当能够从原材料中找到根据;
(3)简明扼要。表达要精练、浓缩,同样的意思尽量用更少的语言表达;防止琐碎、具体、细节的内容出现,否则很容易导致字数超过限制;
(4)充实明确。避免空话、套话、废话,要有实质性内容,意思明确不含糊。例如“我国一些城市针对小摊贩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实际情况的、多种多样的治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的概括就过于空洞,缺乏实质内容;相比,“我国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针对小摊贩秩序混乱、影响市容的问题,通过举行听证会、实行分区管理、采用十分制考核、增设直销点等多种手段加强小摊贩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成效”这样的概括就非常充实明确;
(5)条理清晰。概括题在书面表述时必须注意结构层次分明、合理,布局得当,不能只是几个句子的简单堆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总—分、分—总、并列、递进、转折等多种表达方式,运用好连词,如“一方面-------;另一方面-------”、“因为-------所以-----”,等等,从而使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让阅卷人扫一眼就能看到答案的脉络框架。
* (1)和(2)是最关键的,这两条做不到,以下几条做的再好也没用,(1)和(2)做到了就至少有基本分。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