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读书的学校叫立石村小,是在离舅舅家,翻过一个漕沟一里多路的山上,学校规模小二三十个学生,用长木匣子充的土墙,不牢固,蜜蜂常住,经不起风吹雨打,我的印象中常常掉土,墙的裂痕又长又大;泥土操场也不大,也不平,下雨脚踩泥汤汤,天晴风吹土灰灰。我们上学都害怕,大约在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在山下用小土砖新修的学校,结实多了安全了,有了平展宽阔的操场。我们的体验用品,是自己做的板羽球,铁环等,乒乓球那是很稀罕的事。同学之间平时课间休息和在家有空的时经常活动之一,既简单又方便,就是用当时的经济、梅花、大雁、大前门等不同品牌的烟盒折成三角板,做成凹形,盖在地上要没有缝隙,当然,烟盒要折好,地方要越平越好。自己手上握一个同样的烟盒折成的凹形三角板,把地上的扇翻过来为赢,一人一次,更主要的是要赢钱贵的烟盒,因为它好看质量好。小学四年级时,我又到文星(现在叫调元镇)读书。这几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立石小学,我上语文和书法课的x谭定宇老师,大约50岁左右,戴个老花眼镜,结实的身体,显得成熟老练,爱吃叶子烟,爱钓鱼,家住文星街上(现在叫调元镇)。他教学认真严谨,像书法课教学生坐的姿势、握笔方式、运笔方法等,对学生来说开始学习时,是一件很难的事,大家没有耐心和恒心,是很难学好的。但谭老师手把手地教,很耐心,一点进步总是鼓励,当时我们用的模贴,为节约纸张,大字之间的横竖还要整齐的写好小字,谭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书法作业都仔细批改,写得好的用红墨水画大圆圈,写得不好的字也不打叉叉,并个别指导存在的不足,很受学生欢迎。
因为我舅舅的毛笔字写得也好,春节时别的人家都要到舅舅家,请他写春联,是在当地受到公认的。所以我耳濡目染受了一些影响,在学校要努力学习写好毛笔字,要给舅舅看看。有一次舅舅给别人写完春联后,趁他不在时,我就在饭桌旁边,一米多高的墙上选了一块泥砖,砖刀切得很光滑的一面(近一尺长四寸宽),拿起笔端端正正写了“毛主席万岁”,舅舅发现后,评价还可以,他指出,“‘毛’的‘一撇’和‘竖弯勾’运笔和安排欠妥,成了左上角和左下角空白多,有点不像方块字了,而这两个笔画我确实把握不好,平时上课是模贴,还没有临摹,也没有专门练这几个字,因为当时传到我耳朵最时髦就是“毛主席万岁”,他细心地给我指导这两个笔画及其它字应怎样写的要领等,并说:“好好学习,老师以后还要教你的”。等我长大后到舅舅家,再次看到这几个字时,真的很幼稚很好笑,给人一种回味无穷地感觉。
五、舅舅给我讲故事
那时在舅舅家,除了他干农活,我上学忙三餐以外,特别是吃了晚饭以后,农村人没有什么其他可打发时间的娱乐活动,只是一年县电影院一个公社能来一次或两次放电影,早早得到通知,还要跑很远的路,真的像过节一样,人山人海,其他晚上黑灯瞎火真的无聊。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而我舅舅家在解放前较殷实,他读了不少书,四书五经、古典小说基本读过。我俩不可能点着煤油灯摆条,就经常是吃了晚饭一到天晴的晚上或月亮高照时,他(他是单家独户)带我到大院子去,那里有小孩玩耍,各家各户的大人都搬板凳在院坝子围坐,东家长西家短,天南海北各说各的,合适时,舅舅就免不了要谈古论今,引得欢声笑语,有点其乐融融的感觉。这是当时农民消除一天疲劳的主要休憩方式。特别是夏天,大家一致要聊到凉快和有睡意为止。头半年,我很不适应,人地生疏。特别是头一次带我去,我很有些不情愿,他就说去见见他的堂兄堂弟(要我叫他们大舅舅或小舅舅)等亲朋好友。一路上还教我到了人家院子待人接物要热情有礼貌,他指着人家叫我喊这喊那,我脸红耳赤,怯生生的,加之那些人(包括小孩)都围上来看着我,评头论脚,吓得我直往舅舅身后躲。后来又轮流到其他院子,同样有这样的表现。但比起第一次好多了,慢慢地就习以为常了,他除了在院子讲些大人都喜欢的古代故事外,我有时感兴趣就立在舅舅旁边听,听不懂就和年龄相当的小孩玩,一般是老鹰抓小鸡,躲猫猫、斗鸡(右手把左脚提到右脚的膝感盖上,两人相互来回碰撞,谁右脚踩地或被攻击倒为输,反之为赢)等晚间小孩在院坝活动的主要内容。
在每次晚上,在来回的路上,还要讲适合我听的故事,像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7岁学武,9岁能,12岁当个督督尹等;《三国演义》的诸葛亮空城计、草船借箭等“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智慧故事,等等。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影响。在后来我高中毕业回家还当了几年的公社的业余故事员,还曾到当时的德阳县组织的故事员培训班培训学习,如公社或大队在开大会前,有时还邀请我去讲学大寨等故事,也对我后来当教师的提高口才能力,也奠定了一些基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