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舅舅的果断处理
正当我享受舅舅的多方关心和爱护,情同父子,过着快乐的童年生活时,1967上半年,事情发生了180度的转弯,要把我送回老家,这犹如晴天霹雳,十分突然。我根本没有想到,我的心情像冬天一样冷。
也许舅舅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天,可从来没有给我说过,后来我才听舅舅和我们生产队有的人悄悄给我说的如下的情况:按当时达成的协议,头一两年,舅舅大、小春去担我的基本口粮还顺利,第三年就有风言风语,第四年还勉强,到了第五年小春,就根本不给了,有的队干部说:只晓得来担粮食,那娃几年都没有看到过,死活不知等刺激我舅舅的话,只好空担而回。试想当时,分粮是按人口分的,特别紧缺,我没有了基本口粮,只吃舅舅一个人的粮食肯定不行,况且我又是吃长饭的,谁都负担不了。办迁移更困难,这时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了,我舅舅家成分有点高;加之舅舅只有三间草房子(一间厨房、一间堂屋吃饭、一间就是我俩睡觉的);我父母去世后,家里留有三间半瓦房;我也慢慢地懂事成熟多了,一些家务事基本能做等;舅舅从以上多方面考虑如果继续留在他家,现实情况对我的生活及未来的成长不利。我一个无能为力的人没有判断能力,我俩相依为命生活了几年,唯一可亲可敬的靠山,要把我送回家,在当时俩人要分离的悲痛,那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述和形容的,尤其是给我在心理留下隐痛,特别害怕,我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不知道要飘向哪里?走一步看一步吧。舅舅把我送回了老家,交给了生产队赵正如队长,简单介绍了我的生活和读书情况后,看得出内心极痛苦地离开了我,我痛哭着依依不舍告别了舅舅,我将开始独立生活的人生。当时的政策对鳏寡孤独的人要实行“五保”,享受“五保”的人,叫“五保户”,我是孤儿,家庭成分是下中农,父亲还是复原军人,符合“五保”,生产队要给予特殊照顾,生产队有责任和义务抚养(这些我想舅舅肯定知道的)。
鉴于此,赵队长和队干部开会:有的说按政策办事给以照顾;有少部分干部我母亲前夫那族人有些不同意见,让他劳动给生产队放牛好了;好在赵队长做人做事很公正,尤其是贫下中农协会小组长肖国才,他也是单身汉,很同情我,面对10多岁看起来可爱的孩子,力挺要按政策给以照顾,让人家接着去上学(之后他有时还把叫到他家,给我下一碗煮猪油面招待,我是说不出的感激啊!)。说什么的都有,最后取得多数人的意见:按政策给以照顾,让人家接着去上学,星期天参加劳动或检狗粪(为生产队积肥)挣些工分,我服从了队上安排。
七、考学与感恩
真是天无绝之路。赵队长也是外的地人,结的妻子也是二婚,还有一个妻子前夫的儿子20多岁叫袁声义,分家后已经暂住我家里两年多了,队上就委托袁声义照看一下我,我就叫他袁大哥。赵队长的亲生儿子赵大林,跟我年龄相当,读小学年级也相同,读书又在一个班上,赵队长的家住新房子(大院子)离我家有两里多路,上学时,赵大林要路过我家,我俩上上下下在一起,并在一路上和队上其他院子的学生一道三三两两,热热闹闹,欢欢快快的赶到离家有十多里路的德阳县广福小学(完小)上学。
一年以后,袁大哥修了新房结婚搬出了我家,我就完全脱离照料。好在我在舅舅家已经学得一些生活本领,也许是穷的孩子早当家吧,既要上学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还要参加劳动,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都要自己想办法去克服。就这样,我的表现得到了学校、队干部和社员的好评,小学毕业,又顺利的在该校(小学戴帽初中)学习。后来又以优异成绩考上罗江中学(现在的国家级重点中学),正当努力学习要考大学时,出现了“白卷英雄张铁生”,考学的希望没有了,据说早下乡早回乡,可以提前推荐上学或招工,带着这个奢望,1974年4月,我就提前回到蛛蛛网满屋的家里,想积极表现能有这么一天。可无论我如何表现(我被选为两届德阳县知青代表,每个公社只有一名回乡知青代表)我的身份条件和处境,在开后门成风的年代,切身利益面前,上学或招工怎么也轮不到我的头上,但在我心里想:这样的情况不会长久,如果这样下去就会国将不国了。我会努力等待机会的到来,每天的繁重劳动之余就看看报纸等。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7年高考制度改革,25岁的我,没有充分准备,年底参加了文革后首届高考,考上了师范学校,不是很好,但作为我的情况,在当时的生产队以及全公社都引起轰动,有人羡慕有人嫉妒。毕业后又分配到我读高中的母校罗江中学任高中教学14年。这期间,通过函授学习,获得四川师范大学政教专业本科并获法学学士学位。后来又调到现在的德阳八中任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工作30多年来,先后5次在县、市上研究课、献课、介绍经验、出统考题,1992年获市中青年教师优质课二等奖一项,1993年获市教案竞赛一等奖一次。1996年获省竞赛辅导三等奖一项,1998年获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一项,在各报刊、电台上分别发表经验论文、新闻稿500多篇,有10多篇论文分获省、市、国家优秀论文奖。其中《论非义务教育走向市场》一文,1994年1月被中国科协组织领导的“首届中国改革建议大奖赛”评为三等奖,1994年6月刊于改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改革建议大奖赛集粹》一书,被开明出版社出版的《论文精选》一书全文刊登。1994年7月22日应邀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登台领奖,并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该文已被多家出版物转载。1998年6月被收入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大型文献中,《实行校长招聘制的尝试》一文 1999年 3月被中央教科所收入于同年9月由光明日报社出版的《建国50周年中国教育改革成就巡礼》一书,1996~1998年连年被评为市优秀通讯员,1998年9月被德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德阳市优秀教师等。2000年至2009年任主研员并执笔的三个教育科研课题200多万字分别获得科研成果二、三等奖,分别受到省、市、区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表彰。与人合编论著一部。入编过《师魂之光》等辞书。并入选《中国专家大辞典》。这些全靠党的好政策和好多好多关心我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心血,没有党和人民的关怀,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打心底里万分感谢,永远铭记在心。
工作后,尤其要感谢舅舅在我没有依靠的那四年多的帮助,给我后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以及我离开舅舅家没有参加工作前的10多年里,他时常关心我,给我零花钱等。所有这些都时时的激励我奋勇向前。虽然成绩不是很显赫,但对于我来说很知足了,以后我会好好生活的,我也相信我的舅舅地下有知,也会得到安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