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课题的确立,都是本着学生的实际,一切从学生的学习须求、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等方面出发,对培养小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感熏陶、兴趣调动等方面都很有益处。在培养学生学习、探究、发现等各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是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课题。如今,有的学科小课题研究已经很有成效,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很高,因为,他们已经收益了,见到效果了。
这些小课题的确立,使我们找到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激励我们去探索、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经过分析研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下列问题: 3. 加强学科联系是培养学习能力的有力措施;4. 知识应用和问题发现是亟待解决的两大难题;5. 积累资料和安排计划是培养能力的当务之急。
认识到了这些问题,也就等于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我们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指导,既简便,又有实效。
三、教研活动,走向实践
在进入研究实验的实质性阶段,我们首先开展各种教研活动进行实施,采取的基本形式是:我们分为组内教研和校内教研两大板块。组内教研就是常规性教研,也就是“草根式”教研,要求学科学年组自行确立主题,确立内容,确立课型,确立时间,确立地点,确立日程,确立主讲人。学校明确规定学年及学科的主题教研月时间,在教研月中,要求主抓学科学年领导严格把关,认真组织实施,做好本组教研的一切前期筹备工作,中期过程的督导工作,后期材料的收集工作。要求各出课教师都要写出研究课的课前设想,教学设计,课后反思。组内人员做好评课分析,组长做好评课评价记录。主管教科研领导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校内教研则是在期末前从各个科组选拔特色课进行汇报。各个学科学年组都围绕着本组的小课题来进行汇报。学校要求各组的研究课,要彰显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彰显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不同风格,不同特色。使校本教研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在不断地完善中升华。
四、联校互通,提升实践
校际互通、取长补短是课题实践的广阔舞台。一是市级研培协作体。从2007年5月份开始建立,6月份开始正式运行。我校是全市首批研培协作体试点基地,当时我校与周边的沙河沿,雁鸣湖,两所学校联谊,市二小学为我们协作体的捆绑学校。到了2008年全市正式铺开,我片协作体又扩充了市六小学、八小学,并确立了协作体的章程,方案,组织机构,研修主题等。协作体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要事先召开各个协作校一把手及主抓领导的协调会,研究部署协作体活动事宜。从2007年到2010年,协作体已经进行了几十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校已有八十余名教师在协作体的教学研讨会上作课交流,有的教师已经出过几次研讨课。可以说,市级研培协作体的建立,为我校教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研修锻炼的空间,对加速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课题实验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是全州四校研培协作体。2007年试运行,2008年正式启动。虽然是民间组织,但从程序的确定,到内容的安排,主题的落实,人员的选拔,到各种材料的归档,都很正规化,而且研究的氛围特别好。每次活动既有观摩课,又有课堂教学交流研讨,教师们都很珍惜这样的交流机会,他们在小组内畅所欲言,随意提问,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看到哪里就说哪里,不受约束限制,完全是那种自然状态下的研修研讨。可以说这个协作体的研修活动给我校教师搭建了更广阔的锻炼、展示、交流、提升的平台,我校已有几十名教师走进州内协作体各个学校进行讲课交流。用教师自己的话说就是,协作体真的很锻炼人,出课当时的效果如何暂且不说,光出课前的研究过程对于我们就是一次很好的历练。三是与北京海淀区进修学校的联谊活动。2008年以来,在北京海淀区进修学校的安排下,我们与市内几所学校分三批前往北京进行了教育考察,我校派出了近40名领导和教师。通过考察,使老师们领略了全国最前沿的教育风采,互通的脚步迈进了更高的殿堂,使科研实践走向了更成熟的阶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