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爱51代码网 >> 范文 >> 文章正文 |
历史文献记录片《信仰》观后感 |
|
历史文献记录片《信仰》观后感 虽然网络上的一部分评价过于偏激,但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许多人的心理正在转变,社会的良好风气正在被一部分人悄悄地腐蚀。究竟是什么,使原本积极进取的我们变得这样急功近利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信仰的模糊甚至是缺失。 从20世纪开始,国际社会风云变幻,中国国情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关键时刻,在优秀文化促进中国发展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良之风也在悄悄改变着一些人的心理轨迹,使他们追逐名利的道路上模糊了自己的精神根基,忘记了本应坚守的信仰。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振奋人心的力量来帮助我们走出迷茫,看清方向。感谢 《信仰》,让我们明白这么多年来,中国的发展所依靠的精神支柱究竟是什么。 从1919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开始运动会口号 ,到党的领导人逐步认清中国的发展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无数的革命先烈便忠贞不渝地向着这个理想前进,为了信仰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中间有“誓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有“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有在就义前高喊“怕死不当共产党员”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们不曾动摇、视死如归。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如此勇敢又如此坚持?是信仰,是实现社会主义、解放全中国的坚定理想! 即使建立起了新中国,发展的道路依旧坎坷。新生的共和国,刚刚庆祝完第一个生日,就不得不面对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挑战。1950年,美国的钢产量是8772万吨,同时还拥有原子弹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具有最强的军工生产能力。而当时的中国,钢产量只有60万吨,基本上没有军事工业,部队的装备是缴获的“万国牌”。面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挑战,中国人民毅然派出志愿军,抗美援朝。在这场战役中,党的领导人毛泽东毅然将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他说:“我自己有儿子,不让自己的儿子去,又让谁的儿子去呢?”骨肉连心,当毛岸英永远地倒在异国的土地上,年迈的毛泽东该是怎样的心痛啊!可是他选择了收起伤痛,继续为中国的发展日夜操劳,只是默默地将儿子生前穿过的一件白衬衫珍藏到自己去世。他不是没有痛苦,只是心中的信仰告诉他,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警醒着他肩上所担负着的责任。 正是因为有信仰的领航,中国人民无论在怎样的艰苦条件下也从未想过退却。困难与打压只会让中国人民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更加努力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上世纪50年代初,边打边建的新中国,只用了3年时间,就实现了恢复国民经济的目标。到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中国的工业化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多年来共产党人为之奋斗追求的目标,就这样从理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实际上,我们的身边存在着那么多为了信仰而坚持不懈的人们。他们中间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雷锋,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王进喜,有谷文昌、焦裕禄、甘祖昌……他们就像是茫茫黑夜中的星光,点燃我们心中对信仰的渴望。 随着中国的发展,曾经的敌人已经淡化,枪林弹雨已经远去,是否安逸的生活已经消磨了我们的斗志和信仰?所有这一切都在考验着我们。无可否认,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出现了信仰危机,失去了精神支柱,最终沉沦。然而我们却更应该清楚,身边依旧有那么多的好干部,在证明着中国共产党员的优秀,证明着我们的信仰依旧有人在坚守。 党的好干部孔繁森为了祖国的发展,多次奔赴条件艰苦的西藏。党组织问他有什么困难时,他说:“我是党的干部,服从党的安排”。实际上,他不是没有困难,他的家中有年迈的母亲、有未成年的儿女、有体弱多病的妻子。可是,他为了国家发展的信仰,毅然放弃了个人与小家的利益。临行前,他的母亲问他:“不去不行吗?”他说:“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孔繁森最后没有再回家,出车祸的那天,他的公文包里还装着《关于阿里经济发展的12条建议》。为了祖国,为了共产主义信仰,身为中国共产党员的他,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像这样的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还有很多。“任人唯贤、秉公办事”的李林森,“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郑培民,“己不正不能正人,心不公不能为公”的任长霞,尽心尽力为群众做事的王瑛……太多太多我们熟悉的名字,书写着共产党员为信仰付出一切的高尚篇章!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党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肩负起祖国发展的重任,从革命先烈们的手中接过信仰的火把,将中国共产党员的信仰坚守到底、发扬光大。我们定将铭记责任,坚持信仰,刻苦学习,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
上一篇文章: 妈妈,再爱我一次观后感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