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现状 不同的职业需要具备各自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有不同的要求,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是这种要求的具体体现。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与某一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紧密结合,反映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这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正的有效证件。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劳动活动密切相联,是根据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内容、特点、标准和规范等规定的水平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反映了劳动者胜任职业活动的水平,是职业能力的具体体现。
开展职业资格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是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同时还是贯彻《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的重要体现。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但可以改变和克服教育培训工作中脱离生产、脱离实际的偏向和缺陷,更重要的是,对于解决我国人力资源的不合理,中间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有重要作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最终保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使劳动者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不断得到提升,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在政治上也有重要意义。
劳动力市场的建设迫切需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技术角度看,职业资格证书是社会按照统一的职业资格标准,对劳动力质量进行严格检测的结果;从经济关系看,职业资格证书是社会对劳动供给者拥有的劳动力产权的核定和确认。由社会的一个专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来完成劳动力产权和质量的认证,有很高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在实际中,职业资格证书逐渐成为劳动者求职和企业用人的依据,成为劳动者和企业之间签订合同的依据。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利于加强政府对劳动力市场进行监控管理,同时为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的素质提供服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加强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实现工资福利分配、提高职工对技术岗位的适应能力和操作水平、提高企业劳动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力工具。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劳动者拥有的有力资本产权的证明。劳动者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的直接结果,就是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能力,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提高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减少生产事故、加强劳动安全工作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健全职业标准、工作规范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降低事故发生率,保证生产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敲门砖”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最近我并没像其他同学那样赶场各类招聘会,而是在家狂啃国际商务单证员的相关课程,为的是在考试中顺利过关。”小章认为,取得一项行业的资格认证,有的放矢地前去应聘,远比漫无目的地赶场招聘更有效果。
小章只是江西数以万计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准毕业生之一。据了解,江西高校应届本专科的就业竞争压力大大超过往年,越来越多的准毕业生将目光投向商务职业经理人、国际商务单证员、物流管理师、信用管理师、商务秘书等热门职业,希望相关职业的资格证书成为职场敲门砖。
由此,一个同样涉及千家万户,几乎堪于中考、高考媲美的职场考试经济,渐渐揭开帷幕。
文凭配证书就业机会多三倍,时下,“考证”对在校大学生来说已不是陌生的词汇。四六级、雅思、注册会计师、中高级口译、商务英语、驾驶证、软件工程师······各类证书培训,花样繁多。有信息表明,经过短短数年时间,可供大学生考试的证书已发展到百种以上。我国的职业资格制度已经逐渐普及开来。现在,做律师要有律师资格,为人师者要有教师资格,跑保险要有保险经纪人资格,文秘人员也要有秘书资格。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持有一本职业资格证无疑是多了一项谋生的资本。
据悉,高学历曾是许多人进入白领的必由之路,如今已被“文凭+证书”模式取代。随着社会越来越强调人才的综合能力,仅有一张文凭的单一知识型人才在现代职场寸步难行,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作为现代技能型人才的权威证明,已被很多用人单位作为录用与考核人才的最重要依据。
京、沪、粤三城市调查资料显示,拥有资格证书者与非拥有者之间,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前者的就业机会是后者的2至3倍,前者的工资收入平均超过后者60%,有的行业甚至是4至5倍。
如今,虽然学校并没有要求,但许多同学在上学期间就会把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考齐,作为求职择业的敲门砖。
职业资格考试产业链经济总额超3000亿
注册设备监理师、注册资产评估师、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药师、价格鉴证师……品类繁多的职业资格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在推动我国劳动力素质向专业化和技能型加速迈进的同时,也衍生出规模惊人的考试产业链。专家估算,当前我国职业资格考试产业链的经济总额已超过3000亿元。
据2010年7月14日《福州晚报》的报道,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了解到,受利益驱动、多方博弈,“考证热”的背后,一些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鉴定已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黑洞,乱象频生。
41岁的吴成祥是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一所医院的医生。记者在青海省人事考试中心见到他时,他刚填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报名表。“报名费60多元,每张训练光盘要50元,书本费要花200元,如果参加培训班,还得花200多元。参加一次这样的考试,少说也要花五六百元。”吴成祥说,考证费已成为他每年的刚性支出。
中专毕业工作至今21年中,吴成祥自考大专、成人本科、执业医师、英语、计算机。到目前为止,他拿到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有二三十个。“我是单位的劳模和学科带头人,但是在以证书为评判标准的制度之下,我只能不停地考下去。”吴成祥说,考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的职业能力,但这些年来,自己花在考试上的费用有1万多元,繁杂的考试也令人身心疲惫。
评职称、增加就业筹码,这是大多数考证者的动机,考试经济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风生水起。长期关注职业技术考试的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毛江晖介绍,除职业技能鉴定,目前我国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已经超过了50种。每年,仅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报考人数就达到了6000万人次以上,保守估计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所带动的经济总额已超过3000亿元。
“其实在整个职业资格考试中,受益最大的是考试机构、培训机构和那些教材经营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系研二学生郭琳说,报名费、培训费、教材费、鉴定考核费、证书费等考试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与收费联系在一起。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正是由于受利益的驱使,一些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培训机构都热衷于分享这块“蛋糕”。 www.qiake.net
“全国目前统一开考的职业资格考试有50多种,其中青邯考的有48种,但是这些考试的管理权大部分都在不同职能部门,考试中心其实只是一个代理考试机构。”青海省人事考试中心副主任王永全说,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已经形成了专门的职业考试管理机构。一些行业协会、社会办学力量由于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不断地开办各类证书考试项目和培训班。
“考试中心的报名费是根据物价部门的核定来收取,但教材、培训等项目不归考试中心管理,因此很难规范统一。”王永全说,一些职业资格考试认证机构甚至有不成文的规定,要考证必须先购买他们的教材、接受他们的培训,否则就没资格参加考试,或者很难通过考试。
另外,市场上培训机构良莠不齐、乱象丛生。为了收取报名费、资料费和培训费,一些获得代理培训资格的机构随意降低考生报考条件,有些甚至没有取得相关的培训办学资格就开展培训。
“职业资格考试涉及各个方面的利益,所以管理起来比较困难。”青海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刘波说,为了规范这一考试,国家有关部门曾在2008年进行过一次清理整顿,但总体效果不好,主要原因还是一个利益问题。
据介绍,目前,大多数职业资格认证的运作中,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通常负责制定相关政策,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拟定、职业资格证书的开发和职业培训等具体工作往往由部门的直属单位开展。而这些直属单位又各自办了许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作为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进入市场,开展所谓的“定点培训”。
事实上,正是由于这些带有官方背景的机构依靠发证机关的行政权力,靠培训、发证生存,形成职业考试领域的混乱。专家建议,治乱必须从建立健全职业考试制度和完善监管这两个方面着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