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活作文教育研究实验方案 二十一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写作是学生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人际交往的工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用笔去思维他们的表达习惯,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才能。
作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核心内容之一的作文教学,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通病:
1.“千篇一律”。作文课上,老师把题目在黑板上一写,稍作审题后,便让大家写。其结果是大多数同学抓耳搔腮,两节作文课也凑不了几行字。
2.“闭门造车”。充实的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很难写出精彩的文章来。比如:要求写“参观、游览”一类的作文,大多数的孩子课前根本没有去参观游览过,其结果是东拼西凑、胡编滥造、甚至是照搬照抄。
因此,许多时候我们的作文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写起来也愁眉苦脸、望而生畏,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由“厌写”转为“乐写”,引导小学生创造性地写作,已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热门、焦点。
鉴于以上原因,着眼于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决定进行《儿童生活作文教育研究》的科研工作。精心构建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小学作文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才能。
二、理论依据
1.《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虚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明确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作文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即有多广。生活作文研究是我们在作文教学领域中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借鉴、实践和探索。
3.写作理论也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写作理论告诉我们: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和创造。“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是写作教学的目的。充实的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
4.生活作文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良好途径。根据活动心理学的原理,儿童的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内部动力。写作必须激发学生的动机。而语言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学会生活,学会交际,是人发展的必须与必然。“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生活作文是在生活中作文,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动机,使他们乐写、想写,从动机走向目的。
三、实验目标
1.立足新课程改革实际需要,加强教师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工作,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儿童生活作文”教学模式。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摄取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激发儿童的写作兴趣,培养儿童丰富的童情。
3.根基语文课堂教学,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实现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在阅读中渗透写作,在写作中提升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言实践的质量,陶冶学生的人格。
四、实验原则
1.创新性原则。创新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发展提出的要求,生活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更新,学生也无时无刻不在发展。作文教学过程要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生活能力的发展。有发展就有创新,有创新才能开拓奋进,才能与时俱进。本课题的研究就要做到大胆创新,努力创造出适合现代生活的生活作文教学策略。
2.主体性原则。陶行知认为,生活是学生的生活,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当然也是学习的主人。生活作文强调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指导、评讲和批改中,学生都是主人。生活作文教学研究主张尊重生活,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在生活中激发学生主体参与作文的意识,使学生逐步从被动训练作文走向主动自能作文的自由王国。主体性还体现在协作性上,鼓励启发学生利用差异相互提高。
3.科学性原则。对于在研究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原则,采用行动研究等策略予以展开,在实践研究中力求实事求是,讲求用事实说话、以事实作为判断的依据,善于搜集材料作为思考和研究的素材。
4.活动性原则。陶行知说,学生的意义即“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道。生活是活生生的,活生生的生活要依靠学生的人生活动,学生在人生活动中体悟生活,做到“教学做合一”,在写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生活作文能力,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又一重要原则,离开了活动性就没有生活化。
5.整体性原则。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部分,我们在开展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同时,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使作文能力、语文素养和人的整体和谐发展。在教育中,要处理好德育与作文的关系,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关系,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课外阅读与语文能力的关系,生活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力的关系,以求整体的合力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单个力量来促进人的发展。
五、实验方法
1.总体思路
本课题拟采用边实践边总结的方法,首先学习陶行知教学理论,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理论论证。然后,在生活作文教学实践中,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着眼于人的整体和谐发展、语文素养的整体和谐发展,对如何寻找沟通生活与写作的良好途径,如何让学生在认识生活中提高写作能力,通过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能力等方面作有益的探索,从实践中得到经验,从经验中研究规律,从中寻找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规律与方法。
2.具体方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内容,本课题将综合采用文献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
(1)文献研究法。进行理论研究。通过查阅资料,按照科学的研究程序,寻找理论根据,分析概括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学习科学有效的方法。
(2)个案分析法。以一个典型的人物为具体研究对象,对其人其事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实施一些积极的措施促进其发展。在实施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选取2—3个典型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指导学生创新写作的途径和方法。
(3)行动研究法。以旁观者的身份冷静地观察、分析客观对象对自己的实验行为适时的进行反思,并不断矫正自己行为的研究方式。实验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不断根据实验的效果进行分析、反思、总结得失,以便研究顺利进行。
(4)经验总结法。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新写作的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交流总结,以便为以后的作文创新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六、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5年3月——2005年4月)
积极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广泛进行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分析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同时浏览目前作文教学改革的经验儿理论,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其得失,组织实验班老师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和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实验草案及有关文献资料,制定实验计划,撰写实验方案。填写课题申报协定书,上报课题组。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5年4月——2006年7月)
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儿童生活作文”教学模式,根基语文课堂教学,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实现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在阅读中渗透写作,在写作中提升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言实践的质量,陶冶学生的人格。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0月)
对课题研究的科研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撰写终端实验报告,作好科研成果推广的准备工作。
七、实验的组织与管理
1.课题主持人:于洪彬、赵雅君。
执行主持人: 张小宏 生日祝福http://www.qiake.net/
课题组成员:王 莉 赵 刚 管 莹 张继馥 符 宁 魏平凡 梁 艳
宋立春 匡 瑛 王晓明 孟洪静 王英辉 杜丽敏 岳云明 申静杰 张丽菁
2、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
实验研究的管理由赵雅君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设计由张小宏全面负责,王 莉
赵 刚 管 莹 张继馥 符 宁 魏平凡 梁 艳 宋立春 匡 瑛 王晓明
孟洪静 王英辉 杜丽敏 岳云明 申静杰 张丽菁等课题组成员负责具体实施实验研究工作。
3、课题研究总体规划。
课题组每月集中研究一次,进行研究心得交流;每学期进行一次汇报性会议,交流研究成绩。同时通过专题论文评比、外出学习、开设课题论坛等方法创设研究的氛围;通过编印《我身边的故事》作文集、向报刊投稿等手段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营造写作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