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中国也不乏一些有想法,有尊严的好企业。无论是初露头角的新兴企业,还是扎根已久的上市公司,都有责任为节能低碳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实话实说,现今的节能技术还未趋于成熟,面世的高端节能产品也大多比较昂贵,让所有的企业瞬间过渡到低碳设备状态非常不现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低碳这一理念渗透进企业的运作中,至少是企业的文化里。举例说明,在全局方面,企业可以安装电力监控系统,在控制台监测不必要运行的电力设备并加以关闭。在个体方面,企业高层应该做出表率,在日常工作中向员工传达节能细节,并定期在会议中传播低碳理念。这些类似道德层面的做法的效果是有限的,要使企业形成“条件反射”,需要的还是不断的“刺激”,我构想出了如下几种刺激方式:
1)国家建立独立的企业能利用情况评估小组(不要建立在电力局之类的机构的名下,大家都懂的)。他们具有抽调水电局能源数据的权利和进入企业进行能源调查的权利。他们的主要职能是根据企业的能源利用情况综合经济效益等因素得出能源利用效率,评定出资源节约型先进企业,给予可观的奖励,对资源浪费严重的企业给予警告,累计多次可处以巨额罚金勒令停业整顿。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2)根据评估小组的调查情况,对资源严重浪费的企业进行媒体曝光。
3)根据评估小组的调查情况,确定节能型企业,除了给予奖励之外,允许企业在产品外包装上印刷“低碳之星Top 10”这类字样。这个标签的宣传效果会随着人们节能意识的不断上升而具有愈加强大的吸引力(市民会为购买了这类产品而感到自豪)。
个人认为,如果能被恰当的执行,这些手段必然会对企业的低碳理念践行产生长足的影响。如前面提及的,当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并把低碳理念这一元素渗入自己的文化并当成自己行为的标杆之时,定会在企业圈中树立良好的榜样。这种榜样的树立是很实际的。如果一个企业因为低碳而被政府嘉奖同时被消费者所喜爱,因此获得盈利的大幅提升,我想其他企业会趋之若鹜加入低碳队伍的。
至于那些没有文化也难有文化的企业,就应在惩罚制度上多下功夫。要知道,对于没有文化只有官话套话鬼话屁话的中石油等知名企业(中石化笑了:“哈哈我们还有石化!”),政府不给它奖励(上亿的“亏损”补贴)其实就算是惩罚了,尽管这句话在无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摸爬滚打的小企业听来十分悲凉。对于矿业石油业水电业这些用不着在乎名声因此也不在乎名声的国有垄断企业来说,全民抵制是痴人说梦,唯一能撼动他们的就是政府的一些有力的强制政策了。当然,前提是有的。我就不说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