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的时候,农村家庭,并不富裕,清贫得很。我很少能得到大笔的零花钱。偶尔亲戚来访,我给老妈要钱,老妈出于面子考虑给一笔“大钱”,或者就是自己积小成“大”,能有一块两块那么大吧,就是重重的一笔。这时,我就想是买个玩具呢,或是买个好本子,还是款待下嘴巴呢?也会想,是不是该像教材故事里的小孩们给父母买个围巾手套什么的。出于各种的用心,难于抉择,结果往往是钱还没想好怎么花,一不小心一大笔钱就不见了。我又得开始新一轮痛苦的“储蓄”了。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现在长大了,知道了上面的故事和财富观有关系。只是当时幼稚,难于清晰明了果断明智地处理,大笔大笔的钱不知流向何处。
然而,细细看待现在的自己和周围的人,与财富观有关的话题或问题依然很多。为了满足自己对财富观更深的了解的欲望,同时也是出于与同学们观念进行比较,以调整自己财富观的考虑,并为力所能及地给同学们以参考,我和室友合作,做了这次针对大一新生的财富观的调查。以下是调查细节及分析:
调查视角 我试着从城乡两面对比来观察其间的异同,并由此汇总、分析,得出当今我们这一代人大概的一个财富观念。 调查人群
郑州大学11级新生(以文学院同学为主)。 调查时间
2011年11月10日——2011年12月10日 调查分析 从钱的多少开始(对应题3) 从收集来的标目中制出数据分析表如下: 因为我们收集上来的调查表中城、乡两地的同学数量刚好相差不大,所以更便于直接分析。据表可以看出城市中的同学消费差距挺大,两极分化的趋向更为明显。来自农村同学的消费水平较城市同学的消费水平低,有相当的差距。总体上大部分的同学消费保持在800元以下。我们可能都听闻过,大学生是高消费人群,今日调查,可见一斑。于我个人来说,一个月600元已经满足得不得了了。我来自农村,在高中生活费一个月300元也就足够了,来到大学浮动到400-500元我是可以接受的。如今看到这样的情况,我挺吃惊的。我觉得现在货币贬值是一方面的原因;另外,则是当代青年人的对于钱的珍惜度降低了,“伸手得来终觉易”。或许也有刚到大学,新鲜感未消,尝试过多的原因。希望以后的我们能再精密计算下自己的开支,是不是依然还需这么多?
敢问钱花在何处(对应8、11、14、18题)
钱花在哪里是和个人所追求的生活状态、品质有关。有趣的是,从结果来看,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来自农村,绝大多数同学除了伙食费外,不约而同地将钱投向了电话、上网、娱乐、服装饰品、日常生活用品上,鲜有几个极个别的人会把钱砸在购买学习资料上,这是可以值得悲哀的。更有趣的是,选恋爱的更少!以上可以反映了,城乡一体化的加强,城、乡在走向一起,城市同学和农村同学差距在缩小。可喜,也可悲。我所期待着的品学兼优的同路人在远离我的生活,我眼中的安静清淡被浮躁夺取。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