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爱51代码网 >> 范文 >> 文章正文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读后感
所谓“身体化”,即是指 将整个生活 的 意向都导向满足“ 身 ” 的需要 , 这种意向并不排除心智、情感、意志的发挥,而是说:这些活动亦将以“ 身体化 ” 为主导意向,其内容表现就是指 “ 搵食 ” 与 “ 安身 ” 。中国人是很看重安“身”立命的,这种倾向也往往成了很多大学生的全部目标,大家都踏着由社会制定的人生道路,很少有超越其外的意向和个人的浪漫冲动,当然,后者在现在大学生中随着自我的萌芽已有诉求,我也认识了不少对自己的前途与理想有清晰认识的人。但很多人往往还是用“安身立命”将模糊化的自我萌芽压制下去,这里固然有其他的原因,比如一些人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必须“为他人而活”,但很多并没有这种压力的人仍然习惯于把社会、他人的压力投诸于己同时放弃自我选择,我认为这还是由于“自我”没有完全确立,“灵魂”缺乏力量所致。 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这种被动性、社会的设计在我身上表现得很明显,从高中文理分科、大学选择学校专业这样的事情中去反省,我都是以“理科比较容易就业””华科的学风比武大好”“电气专业好找工作”这样的概念中去做选择,而“自我”在这些人生大事中则让位于这些外在概念。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对于学校安排的课程、考试是否有清晰的认识?学习是否与人生目标挂钩,人生目标又是什么?除了“安身立命”外,是否有激情支配我去扩展自我?很遗憾,NO 实际情况是二年半来基本仍是由“心”来支配,生活由外在安排去开展,“自我”的探求进行由“心”对人格的“自我压缩”和“心”的感性化、混乱化所压迫、抑或向外部的压力妥协,“自我”的基地仍然渺小,发展超越的诉求只停留在感性阶段。

  3. “身”与“心”

  如前所述,中国人对人的分法为“身”与“心”,而“心”的主体是情感而非理智,这表现在哲学中则是理性与逻辑的缺乏,人们对事物的判断也往往基于“人情”而非“义理”,所以在中国法治总是弱于人治,人民总是期待有个“好官”“好皇帝”。理性思考和道德判断染上情感色彩,因此将持不同意见视为“伤感情”,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很少去正面批判与自己相关的人、事,向朋友表达意见也要温和委婉,另一方面又将人、事“泛道德化”,所以喜欢给对手贴标签扣帽子,比如孔庆东所叫嚷的“汉奸”或者左右派间互称“五毛”。

  另一方面,中国人的“心”虽然由情感主导,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情感就是强烈外在化、热情奔放的。事实上,“心”的作用是制约,即由他人之“心”制约一己之心,使大家的“心”都纳入社会化的轨道以“正常化”合乎“情理”,所以中国人社会富于人情味但人们往往又趋于情感含蓄。在我们这一代,这种“心”的制约作用趋于减弱,所以个人的情感表达比之我们的父辈往往直白丰富,这一点看看QQ 、人人上的各种日志状态便知,这种变化对人的个性塑造和真实性展现是有好处的,但这种“心”的表达仍然是情感化的,你也可以看看周围有多少人的状态日志包含有理性思考。就我而言,情况似乎更糟,因为我从小就比较“听话”、养成的思维习惯里对外在的看法看得很重——即受他人之“心”的制约重,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是感性化的“心”为主导,因此既不能爽快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顾虑重重,又不能以理性分析思考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导致“力比多”内延,搞得自己很郁闷痛苦,想想自己的初恋,就是这种情况的典型实例!

  再次,“心”又是指向“身”的,在中国文化中强调社群性和人伦性,所以注重“和”,“和”则必须同“心”,这个过程是通过“心”对“身”的照顾来实现的,所以中国人特别喜欢以请客吃饭来促进团体感情,长辈与晚辈间也通过问候照顾饮食起居来表达彼此的“心”意,至于思想上则可以互相完全不了解。由于喜欢将“心”诉诸于“身”,所以在中国人们很少讨论个人的心理问题、就算有也倾向于将其具体化、身体化,一旦称有人“心理有问题”就倾向于认为别人有“精神病”了,不同于西医,我国的中医一直没有分化出“心理治疗”这个系别,遇上这方面的病也看做是身体上的毛病而给出药物治疗,而且,中国人特别喜欢吃、讲究“食补”,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大吃一顿”,这也是一种将心理问题身体化的现象,食品在这里起的是安慰剂类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输赢》读后感
    《难忘的八个字》读后感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访谈录读后
    宁要……不要……》读后感
    《草房子》读后感
    《金融改变一个国家》读后感
    《春宴》读后感
    中学生兴趣爱好调查问卷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输赢》读后感
    《难忘的八个字》读后感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访谈录读后
    宁要……不要……》读后感
    《草房子》读后感
    《金融改变一个国家》读后感
    《春宴》读后感
    中学生兴趣爱好调查问卷
    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周年庆典筹备方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中国诗学思维读后感
    聪慧型老师的出生读后感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非常妈妈读后感
    了没有起的狐狸爸爸读后感
    钢琴小细灵有感读后感
    高傲自大的树读后感
    你瞧你瞧多危险读后感
    隔壁有狼读后感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