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实体调查问卷所发布的目标人群中约四分之三为在校高中生(90后),高中生为社会重点培养对象,且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消费主力军。考虑着他们的选择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不久之后的连环画市场与销售情况,故将调查的重点定为高中生。)
在第二题中,有半数人是通过“杂志书刊”(纸质传媒),五分之一的是通过“家里长辈”听说到连环画。由此可以看出,相较于现代信息社会通常获取信息的渠道(电视电台)——影音传媒,纸质、口述这种较为传统的文字信息输出对于90后的青少年影响更深、范围更广。因此在现实条件之上,要推广连环画艺术,传承这种经典,务必要加大影音宣传力度。在笔者看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新兴事物的不断产生与兴起,口述这一最大信息输入渠道将会受到致命打击。上一辈人普遍对于连环画艺术具有较深的印象与感情,在口述、影响方面的力度也比较大。因而在90后成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体时,这种宣传方式将会大大退化。而至于下一代口述更无从谈起。如果想要继续推广,就必须要相应的增加新兴方式(网络,电视电台)的宣传力度、坚持并加大现有杂志书刊的信息输入。让连环画文化不随着时代发展而褪色,让下一代人,下下代人都知道中国有连环画艺术,体会连环画艺术的独特魅力。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与第二题中“听说”连环画直接关联的为第四题。与听说连环画相比,只有约七成的人在实现中看过一段或一本完整的连环画。或许七成这个数字本身并不可怕,但只要是对连环画文化有所研究认识的人都知道,相较于连环画发展的二春时期,即人人看过的那个时代,连环画对九零后无论是影响还是吸引力都有了明显的下降。七成所体现出的,是一种严峻的下滑趋势。维护、发扬、复兴连环画艺术势在必行,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我们对此置之不理,或许十年后这个数字就会变成四成、三成。这无疑是非常糟糕的。
对于连环画现有的具体形式,第五题可以呈现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答案。对于这一时代感鲜明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青少年表示了解。其余的九成人对此都是“比了解”“大概了解”。由结果可以看出,青少年对于连环画艺术的相关知识总体来说是极少的。在第五题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学术性比较强的问题,关于连环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区别。有六成的受调查者表示“区别很大”,三成的受调查者表示“差不多”。虽然这就结果来说还是不错的,然而我想大部分人是分不清二者区别的。中国的连环画风格与中国的传统绘画息息相关。我国最早的具有连环画性质的作品相当于敦煌壁画。著名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也因为图画附近有文字解说而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连环画性,由此我们可以下结论连环画形式最初,确确实实来源于传统美术。中国的连环画,就绘画技法上来分,占最大比例一种毛笔白描,亦同时是国画中的基础技法。许多杰出的连环画创作者亦同时是白描高手。所以连环画与中国传统绘画是各有侧重、各有特点(详见录音访谈)的。连环画属于一种亲民艺术,在影音传媒未出现,书籍文献贫乏的时代,是人民大众直接了解古籍名著的重要方式。连环画图文并茂,题材大多取自经典或重大时事,是人民群众增长见闻的重要渠道。但连环画的性质也同时决定了它的时效性,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通过连环画了解信息的依赖性逐渐减少,连环画注定将退出信息交流的历史舞台。但不容置疑的是,即使失去了某一方面的价值,也不会影响连环画这一艺术的整体价值。连环画凝聚了老一辈优秀画家的心血,他们那种认真创作、务实精细的创作态度、在为我们留下精神食粮的同时,也保有了时代气息,成为了重要史料。他们的努力使我们整个民族受益,构成了中国美术史上的一道风景。虽然现在连环画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但我们有信心、也必会坚持这一艺术传承下去。不能单纯依靠官方的支持,我们民间爱好者也应该发光发热、尽力而为。让更多的人了解连环画艺术、热爱连环画艺术,是我们提出这一课题的目的的所在。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