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如何操作呢?我以为通常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首先,确立探究目标。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及与教材相关的内容情景中挖掘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让学生自己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确立恰当的探究目标。(1)以情景来确立学生的学习心理倾向,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2)合理利用学生的错误,引发矛盾冲突的问题;(3)引导学生在诸多问题情景中选择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等。教师在引导学生确立探究目标时既要坚持主体性原则,又要体现导向性原则。学生确立的探究目标可以是同一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但要求必须与课程内容相适应、在课堂条件下可以实施。当学生提不出合适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进行启发、示范和引导,对问题产生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控。
其次,拓宽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探究途径。科学教学要尽力拓宽学生探究的途径,让学生在多种探究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与感受。(1)观察与发现。观察是认识事物的最基本途径,科学课要充分发挥观察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把观察与发现有机联系起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有目的的观察、有重点的观察、有顺序的观察、多角度的观察。学生观察越深入,就越能有新的发现,产生的问题就越多、越有价值。如教学三年级科学(上)第12课《认识空气》时我设计了比较的角度——通过让学生观察“水”与“空气”的异同,来认识空气。在观察过程中,让学生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用舌尝,调动各种感官去发现其颜色、形状、味道的异同,比较中,发现了空气的独有特征。(2)实验与分析。探究学习并非仅限于学生的动手实验,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设计实验,讨论和制定实验方案,并在反复实验的过程中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如五年级科学(下)第3课《轮子的妙用》的教学,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尝试组装不同的滑轮组进行对比实验,记录实验得到的数据,从而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记录、整理、思维、逻辑分析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探究习惯。(3)制作与创新。制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和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密切相关。教学中如果引导学生把制作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六年级(上)科学第12课《电铃响丁当》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制作电磁铁,引导学生想办法增大电磁铁的磁力。小组制作中,有的用多股漆包线增加导线截面积、有的增加线圈匝数、有的增加电池节数,通过制作,同学们找到不少有增大电磁铁磁力的方法。
再次,培养探究行为。在科学课的探究学习中,学生的探究行为对探究目标的达成有直接的影响,培养学生探究行为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行为能力培养的途径是多方面的。(1)制定实验计划,让学生“想好了再做”,克服探究的盲目性。(2)在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认识工具及正确使用工具、合理利用材料的能力。如五年级(上)14课《传热比赛》一课的教学,学生根据实验计划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操作,有的小组在金属条上涂上蜡烛油,然后用酒精灯给金属条的一端加热,观察金属条上蜡烛油溶化的情况;有的
师:哪位同学来谈谈? 小组用凡士林将火柴梗、小纸片等粘在金属条上,再观察金属条一端加热后,粘沾物依次脱落的情况。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了探究行为能力。
最后,总结探究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实践过程中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如教学四年级科学(上)第14课《太阳和影子》在学生分组测量时,教师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测量记录,对测量的信息以填表的方式进行汇总,并对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性展示。学生通过测量不仅知道太阳的东升西落与影子长度变化的关系,太阳的东升西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而且知道了太阳高度与影子长短变化的关系。
总之,科学课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探究兴趣、探究意识、探究能力为核心,探究不仅是学习的方式,更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