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术。自古圣人贤达在努力于“道”之余,皆未停止对艺术的忘情追求。之于刘庆渝,这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认为惟有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融合,方能刚柔兼济,一路前行。
翻阅刘庆渝的简历,会发现其踏实走过的每一步。工作四十年,曾任县委书记、地委宣传部长、地委副书记、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化资产公司总裁。但如果只是知道这些岗位,以及背后的付出,那么,我们所认识的庆渝是不完全的。只有触其精神内核,方能对人生指向探究一二。
置身于刘庆渝的书斋,恍若清风徐来,暗香四围。素壁之上,既有他笔墨奋发的书法,也有令人魂牵梦萦的山水画,而那些入画的诗词,寥寥数笔,直指精魄,墨放花开。当其挥墨疾走、势不可遏的那一刻,一个受激情鼓荡、胸中有丘壑,但却藏锋于笔间、笑看世俗浮沉的形象从我们原有认知中错步向前。这样的形象,让我们错愕,却心领神会。
刚入花甲之年的刘庆渝,与宣传文化工作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在这几十年对中国传统文化意境的执着探寻中,逐渐曲径通幽,即便行至水穷处,却能扬手划出新的人生刻度。
书写经典 与圣者同行
2009年2月6日,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二届二次理事会举行,53名到场理事无记名投票,刘庆渝以高票当选,出任书协主席。当选后,刘庆渝说:“重庆书法家应从圈内走出去,要有所作为,能为重庆的经济、文化建设作出贡献,努力增强重庆书法界在全国乃至海外的影响力,展现巴渝文化的动人魅力,而我愿意为重庆的书法家们当好服务员。”一番情真意切的表白与热望,引发到会书家的强烈共鸣。上任后刘庆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书界同仁策划了全市的“书写经典”活动。通过“书写经典”,“品读经典”,完成“经典书写”,倡导“与圣者同行”,用书法艺术发掘、再现经典魅力,注入新的文化时尚。让重庆书法界非常高兴的是,活动得到了薄熙来书记的肯定与支持。
正在展开的“书写经典”活动在市委宣传部和文联的领导下,既观照全市的参与度,又注重群众个体的接纳度。活动从五月展开,首先是“百名书家写经典”活动,将集中一批在渝的中书协会员、市书协会员的优秀作品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展览,并遴选部分作品到基层巡展,其次是“书写经典优秀作品评展”活动,将从全市书法爱好者的书法作品择优成展;再次是“书写经典进万家”活动,将邀请在渝书法家为市民免费书写经典,让书法艺术走进千家万户;最后是“书写经典义捐”活动,将一部分作品拍卖,拍卖所得全部捐赠灾区,资助贫困学生,而一部分励志作品直接义捐给学校。可喜的是,已有许多书法家、书法爱好者送来了精心书写的作品,文化、教育界对活动表示关注与支持,市民也纷纷电话垂询,活动渐呈波澜之势。
昨夜雨急纸润湿 檐水滴答催落笔
要读懂刘庆渝的精神世界,首先要解读他的书法。结缘数十载,不离不弃,书法就像另一张脸,表达着刘庆渝的喜怒笑嗔,淡泊怡然,或执着物事。
刘庆渝习书法四十余载,开蒙始自其父。他父亲虽一介布衣,却有一手好字,旧学功底深厚。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更习惯于用一种艺术的、文化的眼光去探究身外的事物现象。刘庆渝坦承,自己现今的书法成就应归功于少年时期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氛围,解放碑地区的淳辉阁是经营字画的百年老店,其间不乏大家真迹。刘庆渝在29中就读的六年间,上放学途中常常流连于此。在大师作品前站定,细细揣摩门道,加之从少年时期开始的熏陶和磨砺,使他与书法结上了终身之缘。
工作后,刘庆渝深切体会到,书法研习是对个人精神生活的丰富和调节。他以书导读,以书养心,以书自守,下班之后,总是急急忙忙地赶回书房。他说临池便心静,提笔即放松,此刻忘我,此刻亦自我。他嗜书成癖,闲暇时间还要“三分天下”,笑称是“五分读书三分写字两分绘画”。谈及长年书写不怠的理由,他风轻云淡地讲:“书法是一种生活状态,同穿衣吃饭一样,普通而重要。”于一次读帖之后,刘庆渝提笔写下这样的感悟:“羲之飘逸鲁公直,碑帖读尽皆心迹。仓颉作字形会意,若无诗情空临池”。他感触颇深:“汉字坚固,而有灵性,中华文明因之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只有理解和尊重汉字,具有感情,才能将字写好。”每次出差公干之余,当地博物馆、知名画廊、文物市场是必访之地。在对传统文化的不断认知中,继续书法艺术的探求。
熟悉刘庆渝书法的人都知道,他在书写汉隶上下的功夫最深。他临习《石鼓》、两汉诸碑,追《西狭》、《石门》,浑古、朴直一路。浸淫汉碑的学书途径让刘庆渝获益匪浅,对汉字结构要素和字法规律的把握为日后书艺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隶篆中锋为用的运笔方法,使圆通劲健的点画形质有可以依托的技术基础;籍碑学之长,执开张之局,锤炼了书家作书愈大愈奇的胆魄。在取法汉碑的同时,也关注历代隶书之有成者,并擅于取舍和表现会意之得,使笔下的隶书在宽博、静洁、参差有度的体态中,体现出隶书字法的基本法则;而隶法之用,意趣所出,则显为端庄温润,有当代情怀作用于书的特点,从而取得“古不乖时”的艺术效果。
刘庆渝也醉心于唐人颜真卿、宋人米芾“雄壮爽逸”的书风。他行草学米芾、王铎,求正侧枯荣相谐,行笔八面来风。其点画灵动,置陈布局错宗有致,尤多节律之美。向者论书,分以文质,而作者所作隶书、行草面目分殊,但意趣所在,统之一局。作乾作隶,笔实黑酣,字法谨严而气骨开张,趋向似乎有“质”;其行草潇洒流动,如春兰迎风婀娜生姿,趋向似乎有“文”。
以隶入行草、碑帖相融成为了刘庆渝独树一帜的书法风格。我们从《中秋寄诸友》可见,其隶书作品却依稀有行书的流动感,而行书作品《岳阳楼记》却可见汉隶的结体特征,飘逸中能感知其厚重沉稳。刘庆渝在汉隶与行草间逐渐寻求到了平衡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