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能“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可见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计算”的准确与否,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问题,并不是象人们所说的“粗心”、“马虎”、“不认真”等简单、表面的评价与结论,当然,粗心、马虎也是存在的。但对于一部分计算总是出错的学生来说,就不是粗心、马虎的问题了。我认真分析了学生作业中计算的错误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一)怕出错不用综合算式。
如:47名同学去春游,有4只小船和3只大船,每只小船坐4名同学,还有1名晕船的同学未去划船,每只大船坐几名同学?由于步骤比较多,再加上还必须用到小括号,因此很大一部分同学都运用分步解决,而没有列综合算式(47-1-4×4)÷3。
(二)出于懒惰心理,想吃老底,不想再深入一步。
如:用一个杯子向一只瓶子里倒水,如果倒进3杯水,连瓶共重440克;如果倒进5杯水,连瓶共重600克,一杯水和一只空瓶各重多少克?由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在四年级上册资料上遇见过,当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三人商量只要学生能列出分步就已经不错了。于是在下册的资料上又一次出现同种类型的题目,学生就凭印象,仍用分步解决。
二、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
(一)受一些常用的、基本的运算技巧的误导。
如480+700÷25×4=480+700÷100=480+7=487在这里学生就是受25和4是好朋友的误导,而没有深入的考虑此题的运算顺序。
(二)受思维潜意识的误导。
如25×4÷25×4=100÷100=1;32+57-32+57=99-99=0
(三)受一些特例的影响。
因为在遇到两头高级中间低级的运算时可以两头同时计算,因此学生就容易出现类似的错误。如:128+32×85-55学生就根据两头高级中间低级两头可以同时计算就出现了这样的错误:128+72×85-55=200×30=6000。
三、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一)遇到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习题,不知道多想一想。
如:星美电影院楼上有248个座位,楼下的座位是楼上的3倍。学校共有师生950人看同一场电影,这些座位够吗?有一部分学生就出现了这样的错误:248×3=744(个)744<950因此座位不够。当时我就问学生只有楼下的座位可以坐,难道楼上的座位是摆设吗?同学们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二)对于最优方案的题目学生理解的不太到位。
如:春城游泳馆有两种购票方案:方案一:成人每人每次15元,儿童每人每次9元。方案二:15此卡180元。(15次卡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不得超过15次)(1)爸爸、妈妈各游泳4次,小明游泳5次,怎样购票合算?(2)爸爸、妈妈和小明各游泳5次,怎样购票合算?学生对于15次卡180元理解的不太到位。他们认为15次卡应该按每次使用的单价和使用的次数,才能知道共消费的总价。
四、学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一)乘法口诀用错。如:98×64出现四八三十六的错误。
(二)进位加法忘记进位数。如:187+99=276
(三)退位减法忘记去掉借走的数。如:500-187=423
(四)简单数字、运算符号抄错的。如:6与9,5与3,1与7。+与×看错的。
五、没有正确运用小括号
(一)典型的错误有谁与谁的和比它们的差多多少。
如: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的和比它们的差多多少?128减去28的差乘18与7的和,积是多少?
(二)必须改变运算的顺序才符合题意。
如:26乘37的积除以95减去59的差,商是多少?190减去8个21的和,所得的差除以22,商是多少?
(三)遇到括号里有两步计算时,错误的提前去掉括号。
如:484-(480+640÷160)=484-480+4=4+4=8;4500÷(150-4×3)=4500÷150-12=30-12=18。
这些计算错误,不是单纯的粗心、马虎了。我感到这是学生掌握计算的综合能力问题,在计算过程中,对于计算的各方面的知识,掌握不熟练,运用不灵活。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当务之急。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 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条: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需要使用括号的。
二、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班级中的学生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连书写都不规范,经常将“3”写成“5”,“1”写成“7”等,我便通过让他们去练字等手段来尽可能地使他们的书写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 三、养成良好检验习惯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到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自觉地用草稿,进行竖式计算,并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要让学生知道检验的方法,一般可以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关系来检验,还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检验方法,如估算、乘法中看最后一个数字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在计算练习中发散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造,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