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山读后感 我不会写书评,水平不够,我只能写读后感。
《转山》这本书里记录的故事,不是英雄史诗般的牛逼传奇,而是处处都透露着真实感。不管故事细节有没有艺术处理,但是我相信作者的心是真诚的,我被诱惑的相信这一切,无力反抗。
以前,我总觉得要先成为勇敢的人,才能去做勇敢的事。一个坚强的人,才能在生活的磨难中挺过来。当遇到厄运时,亲友会安慰你:“亲爱的,坚强一点,会过去的!”于是我一直以为“勇敢”与“坚强”是对付困难之事的武器,是要早早准备在手中的东西,然后自信满满的将随之到来的困难解决。若我没有准备好武器,那我就只能“避开“,不是“解决”。
之前,我觉得谢旺霖骑完了这样一段旅程,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一定是一个勇敢的人,一个有毅力的人,一个坚强的人……
但是,他说:“我的这趟旅途,绝不是以雄心壮志为起点”,“我怀疑,这趟旅程根本没有所谓的‘勇敢’在支持自己朝着未知的可能无止无懈地挺进”。
也就是说,不是“坚强”和“勇敢”才去做困难的事情,而是做了困难的事情才显得“坚强”和“勇敢”!“坚强”和“勇敢”是自己事后回过头看的时候发现的;在事前,在事中,自己是无法感知的。而且很多时候,“坚强”和“勇敢”是别人的评价。自己对自己说的勇敢,很可能是空话,自己只要对自己说:“接着做下去!”
我总觉得要做一件“大事”之前,就要有充足的准备。所以,我常常用“还没准备好”作为退缩的理由,很多事情一拖再拖;也有很多事情是无法退缩的,比如,被确定的考试时间,不管我们是否准备好,那一天都是会不快不慢的来到,于是就这样完成了。其实,对于不自信的我,几乎没有觉得做好万全准备的时候,总觉得再多点时间才行。
谢旺霖说:“这条路终归是去定了,不管我准备的如何七零八落,出发就是准备好了。所有来得及与来不及,都将在出发时一切就位。”
不要那么多的犹豫与踟蹰,计划好出发的时间,时间到了就出发吧!
《转山》中记录了旅途中很多人和事,我不想介绍,因为即使我再怎么努力的讲诉,也与原著相差千万,不如不讲。
关于单车骑行、登山等事情,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觉得是好事。我曾多次听到别人对我说这种事没意义。登上高山有什么贡献?骑行是有危险的,不知道家人担心吗?甚至是去人迹罕至的地方远足探险,出了事还要别人去救,把别人也带入危险的境地(曾有过搜救员牺牲的新闻)。诸如此类的质疑显得是相当有道理。我以前也一直在想,这些人就不担心危险吗?万一出事了呢?有几个家庭可以承受这样的“万一”。
我们的生活总是有太多的牵挂,这些牵挂是我们活下去的理由与幸福的来源,同时也牵挂住了我们远行的脚步。于是很多人过着别人期待的生活。有的人很清楚自己选择了什么,放弃了什么。但是很多人并不真正明了,不知道怎么抉择,于是剧烈挣扎着,或者安静迷茫着。
生活是需要做一些不曾做过的事,甚至是有点冒险的事情来认识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真正的需要。至于这件事是什么事,因人而异。你不做一点事情证明一下自己,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坚强,是否勇敢?怎么知道对与错?别人给的建议都是真理吗?就算觉得很有道理,但真的就彻底相信,坚定不移的遵守吗?为什么我们说要努力却不能真的努力,那是信念不够!信念与自信是自己建立的,别人给不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
谢旺霖说:“这段期间里,生病过,恐惧过,失落过,软弱过,任何的挫折与不安,孤独与绝望,幸好都没有全然阻断我的前行,追究到底,如果不前行,种种负面的情绪和现实状况,也依然会催逼着我的心理和生理,将我扑到在地”。我觉得我特别需要这种“在路上”不前进不行的具有痛感的状态。或者说,我需要时刻感觉这样的状态,而不是用娱乐来麻痹一下就忘记自己该做什么。
我不曾骑行或者登山,我没有离开过熟悉而舒适的生活环境,于是我迟迟不能成熟与突破。幸好,我身边的人们是那样善良和宽容,还会说一句,你很单纯。但是到了我这个年龄,“单纯”从夸奖词变成了安慰词。这一年,我是那样的觉得自己懦弱与裹足不前,感觉自己在一个地方呈现着一种长久不变的样子,都生根长蔓,被绑捆的透不过气了,我渴求着改变。这本《转山》正好缓解了一下我的渴感。
这本书让从不曾独自远行的我真切感受了一次旅途,改变了我的一些想法,我想是本好书,大家可以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