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爱51代码网 >> 范文 >> 文章正文 |
浅议散文的质与形 |
|
浅议散文的质与形 自从商朝的卜辞载文论道始,中国的散文,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作为观念的产生、文体的界定,则是近数百年以来的事情。 在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里,散文与诗歌并列为正宗。“五四”以后,西方的文学观念引入我国,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成为四种文种样式之一。较之其它三种文学样式而言,散文的形式与文体则多样并丰富一些。 据史料记载,在这个观念涵盖之下的散文,只包括记述与抒情散文、报告文学和杂文,而不包括其它社交性广义文字。而后,报告文学和杂文独立,余下记述和抒情两类散文,便被尊为“纯文学”散文。当今散文界通常说的散文便是指这类散文。 16世纪后,法国学者蒙田将中国的这类散文译为“试笔”。但是中国文化不太接受这个名词,于是出现了随笔、小品、美文等几种转译名词。 此后,便是中国学者为转译的几种文体定格、定位,引经据典而殚精竭虑了。 先说随笔一词,最早见于宋人洪迈的《容斋随笔》,属于中国的传统,自然为中国人接受,是一种随意记叙的文字;小品一词出自佛经,在佛经中,小品对应大品,大品绵长小品短简,现在把一些短小的散文称为小品,便是由此而来;美文一词出自周作人的转译,他认为:“有许多素材,既不能做小说,又不能做诗歌,便可以用美文去表述。”在美文的范畴里,也主要是叙述和抒情两种文章,也可以二者融为一体的。毕业论文 虽如此分野,在实际的应用中,散文往往是总称,其它,随笔、小品、美文等隶属其下。 与写小说不同的是,小说的作者不进入文本,而散文的作者直接进入文本。当散文侧重抒情,散文便与诗歌接近,便有了散文诗。于是,散文成为作者的独白、自述。无论是自述还是独白,都揭示了散文的重要本质——以“我”为中心的叙事活动。要求散文作者的思想、情感、身份、经历都是真实的。散文是什么? 散文是一种融入了情感的文学自述,这是散文的本质。 因之,我们意会,小说是虚构作品,散文属于非虚构作品。 散文还有一种艺术表述的约定俗成:形散而神不散。因为这句话,我一直以为,散文易写难工,真正写好一篇散文其实是很难的。 当下的大众散文,多处于自述,渲泄与自娱自乐阶段,对人生饱含了热情。往往以第一人称叙事,讲叙个人的情感、思索等等。情节淡化、松散,有些语言过于直白,似乎不重视叙事技巧……要写出好的散文,则需要向散文作家学习,加强文学性。但仅有文学性还不够,还要深邃、丰盈、真挚,锤炼语言,有哲理思考,并向经典靠拢。 一些新锐作者,为使散文更吸引读者,便有意识地在文本中增添虚构内容,创作出疑似散文的散文,成为伪散文。而这类散文在艺术效果上也能产生较好的审美视觉,也有读者爱读。 如何对待这一现象?许多人认为散文这种文学样式如此深入人心,为什么不能扩大散文的界定范围,放开视野呢?只要在形式上保持散文的基本样式,以“伪自我”进入文本的自述,都是可以视之为散文的……这确是一个应引起正视的问题。 今天的文坛,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喜人局面,同时也确实出现了人人写散文,真我散文与疑似散文浑然一体的局面。从更宽泛的社会层面来看,这似乎也无伤大雅,小葱、豆腐自有其不同风味。 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喜爱真我散文。因为,它具备文学经典美的本质。我可以沉浸在真实而亲切的人文空间里,品茗一缕没有虚拟和矫情的天籁之音。
|
上一篇文章: 家庭工作年终总结报告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