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问题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逐渐成为社会流动的主体。他们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教育残缺不全、学校教育缺乏应对意识和措施、社会影响错综复杂,他们面临着突出的生活、学习、心理、社会关爱不足等问题、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孩子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在这部分特殊群体中便出现了“父母在外打工创业揪心,临时监护人教养闹心,社会关注教育问题担心”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和谐发展,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需要引起全社会重视。本文将外出务工现象显著的金川乡作为调研对象,就瑞安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探讨。
一、金川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金川乡位于瑞安市西北部偏僻山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和劳动力输出乡。全乡总人口为1.6万人,其中常年在外务工人口达1.1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我乡实有留守儿童数占全乡儿童总数的40%左右,其中目前居住在我乡本地的留守儿童有726名,分布于全乡24个行政村。而在金川乡学校的239名在校生中有留守儿童107名。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农村儿童由于亲情缺乏、家教缺位和监护缺失,在学习生活及其他方面导致出现的身心发展问题和反社会的隐患问题,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格发展难以健全。
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教育与引导。但是留守儿童的父母远在他乡,无法及时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以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主体缺位,而绝大多数代理监管人无力或不肯、不愿、不便对孩子履行到位的家庭监护和管教责任,致使许多留守儿童成了无拘无束的“野马”,并由此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如组织纪性差、生活习惯差、不懂文明礼仪、爱说脏话、抽烟喝酒等等。而且他们的心理发展也会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从而很容易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孤僻、任性、冒险、进而参与抢劫、打架斗殴、离校(家)出走、乃至自杀或走上犯罪道路。
(二)学习情况令人担忧。
多数留守儿童由祖辈管教,在学习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容乐观,他们中的成绩优秀者仅占10%,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处于中等偏下。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他们对父母心理需要的落空,而年老的祖辈或其他人替代不了父母,留守儿童得不到心理上的关爱,在认知方面出现偏差。加之孩子从小被祖辈娇生惯养,要求不严格,形成了许多不良行为,如爱说谎话、脏话,性格自私、倔强,不服管教,时常有拖拉作业、逃课等现象发生,导致学习成绩及学习行为习惯差。二是祖辈大多是文盲、半文盲,思想观念落后,教育能力差,在家不能指导孩子如何学习,难以解答疑难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厌学畏学而至成绩差;三是在他们这个年龄段本身就对学习和生活也缺乏热情、进取、自学性不强,有厌学情绪且成绩起伏性较大,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四是部分父母离异或关系不好等,影响到学生的心理,以至于他们厌恶社会,讨厌学习。五是社会的不良风气、部分不良影视书内容及不健康的网络和游戏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致使他们贪图享乐,不愿付出,只求获得且不择手段,因此在人品和学业方面迷失方向。同时部分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学困生,对他们缺乏耐心、恒心和爱心。
(三)人身安全难以保障。
据调查资料显示,金川中小学学生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中由祖辈监护的占据73%,自己或哥姐监管(住校生)的占24%,由其他亲戚监护的占据2%,寄养他人处的占据1%。由于这些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一般只是粗放型的,对留守儿童的照顾也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上,更重要的心理需求与发展则往往被忽视,这就使家庭监护的覆盖面不到位,并且祖辈老人因年老体弱防范防护能力也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同时和学校监护无法协调起来,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从而使留守儿童面临着严峻的安全隐患。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由于溺水、触电、打斗等导致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报道。
(四)越轨犯罪行为增多。
中国社会目前正经历着一场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深刻的社会文化变迁,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前大部分农村儿童的家长长期进城务工,使孩子们缺少家长的教育指导和有效管理,从而使孩子们在认识社会和判断对错时无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而祖辈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与现代社会严重脱节,这就使得他们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很容易接受一些社会中的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对策。
从当前来看,解决留www.qiake.net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主要应从民工输出地即农村入手。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外出打工人员的家庭和谐,但这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作为家长要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1、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
2、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3、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地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美玉,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学校方面要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1、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进行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道德品质、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监护人对孩子和管教方式;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
2、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等。班主任可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地进行说服和教育;开展“体谅父母”活动、“交往辅导”活动,将心理咨询室引入农村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等。
3、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三)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加大支持力度。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政府应制订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的农民享有平等权利和社会权益。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2、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乡镇政府牵头,学校组织,村民委员会、青年志愿者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加,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培育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提高他们的其综合素质。
3、提升对留守儿童关注度。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理应受到高度重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应视为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享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要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宣传,提升社会各方面和各层次人士对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权利的关注,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共同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