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 吴永杰,三和乡姚皋小学六年级小学生,老师的眼中的好学生,同学心中的好榜样,家人念叨的懂事孩子……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优秀的少年,却有着同龄人难以理解的坚强和孤独。
由于家境贫寒,在吴永杰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母便到浙江宁波打工。沦为留守儿童的吴永杰从此住进了姚皋村的外公家,那一年他8岁,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吴永杰4年没有再见到父母一面。刚到姚皋村的吴永杰没有小伙伴,在村里他是沉默的另类。当别的小孩都在聚众玩耍的时候,吴永杰却想个小大人似的在外公外婆身后,干自己能干得动的小农活,外婆插秧到时候,他帮着拿秧;外公起红薯的时候,他帮着捡红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永杰变得越来越能干,在三年级的难年暑假他已经能够自己做饭给家里人吃了。当外公外婆从农田里疲惫的回来,小永杰总是把自己做好的饭菜端到两位老人面前,笑着缠着他们多吃,看着懂事的外孙,两位老人不止一次的落泪,互相安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作为11岁的娃子,他从没有奢求自己能够天天见到父母,天天吃到父母做的饭菜。在小永杰的心里只是想过年的时候,哪怕只有一天或是一个小时,自己的父母能够陪在自己身边,带着自己赶趟集,买一件新衣裳。可是这个梦小永杰做了四年,年年落空。在吴永杰父母出外打工临走的那天,小永杰哭的一塌糊涂,但是父母交代的一句话,小永杰永远记住了:帮姥姥姥爷多干活。小永杰用自己稚嫩的双手践行着父母的嘱托。
今年8月份,吴永杰60多岁的外婆在乡里帮工装货时,不幸被货箱砸伤,在卧床的一个月里。小永杰的外公因在修路的工地打工看材料,不能天天照顾老伴,全是小永杰给姥姥端饭、喂药、送水……那些天,小永杰常常是趴在姥姥的床边就睡着了,11岁的娃子硬是干了成年人不一定干得了的耐心活,村里人都夸沈颂平领了一个好外孙。9月份小永杰开学了,外公还在修路的工地帮工看材料,外婆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他硬是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打水、做饭、喂鸡鸭,等把这一切做完,太阳已经升到树梢了,小永杰方才背着书包去上学。走过三里多的田间小道,吴永杰到了姚皋小学,带上少先队大队委的臂章,站在学校的大门口对进校的同学进行晨检,这一站就是20、30分钟。老师们提起吴永杰,除了赞许还是赞许:吴永杰勤奋、好学、组织能力强、乐于助人、守纪律……例如:回家路上水塘多,每天放学吴永杰都要带上一帮低年级的小同学,护着他们看着他们。同学陈圆圆、孟志远守纪律意识不强,成绩跟不上,吴永杰就要求老师把自己和他们排一块,以身示范,帮助他们提高成绩。
渐渐的,同学们都把吴永杰当成自己学习的榜样,除了因为他优秀的品质外,还因为每次考试各科成绩第一名的同学总是吴永杰。作为留守儿童的吴永杰从来没有给老师添过麻烦,相反,他还是老师的好帮手。学校的小黑板是吴永杰出的,各年级班级的卫生是吴永杰检查的,班级学习小组是吴永杰带队的。守住考试成绩次次第一名的荣誉,对于任何一位同学来说都是困难,何况是吴永杰,吴永杰用来学习的时间都是见缝插针,一点一滴挤出来的。
像中文放学,吴永杰走三里多路回到家后就是做饭,做完饭,跑近两里路到工地给外公送饭,外公吃饭时吴永杰坐在工地学习。待外公吃完饭,小永杰带着书和饭碗回到家才吃留给自己的那份饭菜。饭后,吴永杰再走三里多路到学校,维持校园秩序,尽少先队大队委的职责,给午休和学习的同学一个安静的环境。这段时间吴永杰一般是抱着书,坐在教学楼的楼梯口,边值日边看书。吴永杰外公家有三亩多农田、两分多菜园,平时下午放学小永杰就会很自觉的跑到地里帮着干农活,摘棉花、其花生、除草、浇水……所以,憨厚的吴永杰黑黑的看上去很结实,小手心里长了好几个厚茧。这样一天下来,吴永杰只有到了8、9点才能坐在灯下安心的学会习。而直到今天,吴永杰家里还没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他学习的方式不是靠在板车捧书读书,就是坐在地上趴小板凳写作业,即便如此,认真学习的吴永杰,成绩还是第一。
作为留守儿童,四年见不到自己的父母,吴永杰内心藏着同龄人无法体会的酸楚。虽然,小永杰无法与自己的父母分享喜悦、分担痛苦,但是他所作的一切,却证明着一个本该幸福的年龄,撑起了孤独的坚强。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颍州区颍西办事处中心学校所辖的近20所中小学校也由此形成了一个由1302名儿童组成的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群体。他们远离了直接监护人的关爱照料,远离了父母的情感抚慰,成为有父母的“孤儿”,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颍www.qiake.net西中心学校对这一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抓好留守儿童的管理,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其中先进典型代表就是颍西中心学校政教处主任吕献洁。她用平日点点滴滴的爱,聚沙成塔,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颍西中心学校政教处主任吕献洁认真结合中心学校提出的“衷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孝心献给父母、诚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的“五心教育”理念,和留守儿童打成一片。孩子们的衣食住行深深的牵挂着她的心。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孩子们关怀,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护。
吕主任所任教的学校共接收了来自周围20多个村子的400多名留守儿童。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每个星期天吕主任都会和老师们去家访,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帮助。现在,孩子们的心情开朗起来了,性格活泼起来,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们不再孤独,不再寂寞,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温暖的阳光下一天天健康地成长。该校教师刘子昌说:“这些留守学生,吕老师倾注了全部的关爱。吕主任不但在生活上关心,在学习上也要求更加严格。不定时检查他们的作业,询问老师他们上课的情况。只要他们的父母一回来,吕主任就主动前去去家访。让每一位外出打工的父母都能放心的在外安心的工作。”
另外,吕主任每年清明节前夕都组织全办事处各中小学留守儿童学生代表到九里沟革命烈士墓地敬献花圈,向学生讲解红军烈士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帮助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打扫卫生,洗衣被,使学生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爱老和关爱弱势群体意识。
正是吕主任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无私的关怀,赢得了社会的尊重,这不仅让贫困学生得到了健康的成长,而且为社会减轻了矛盾和风险。
爱是人间最美的语言,吕主任只是用爱的行动、爱的真情抒写了一个基层人民教师用满腔热情关爱留守儿童朴实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