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1856年出版的一本书。如果不是某位副总理推荐,这本书在中国不会这么火。我过去看过很多美国人都会引用托克维尔的话,以为他真的是一位大哲,所以借这个机会也凑个热闹,买了一本《旧制度与大革命》看看。谁知不看则已,看了之后反而觉得一头雾水。虽然作者在很多地方的行文生动,举了很多有趣的例子,但总体逻辑却比较混乱,简直是一本流水账。而且对提出问题的解释,在我看来相当肤浅。
副总理说:“我们现在很多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旧制度与大革命》讨论的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起源。托克维尔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路易十六的统治要比路易十四宽松得多,人们也觉得自由得多,可是偏偏在路易十六时期爆发了大革命。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托克维尔悖论。
在书中,托克维尔已经给出了原因,那就是:人们早已对旧制度不满,但过去是高压,没法爆发,到了路易十六时期,压力减少了,就爆发了。就这么简单。
很对。也很肤浅。
因为仁慈的君主如果不树立威信,给人民的仁政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路易十六犯了常见的政治幼稚错误。斯大林说过:作为统治者,让人畏惧比让人爱戴好得多。在我看来,托克维尔对很多社会现象的探讨,远不如40年后另一位法国学者庞勒写的《乌合之众》深刻。不要把人民想的太高尚,一大群人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智慧只会消失,而各种缺点和劣根性则得到放大。例如庞勒认为,人民口头上反对强权,但实际上却迷恋强权。比如法国大革命之后迎来了拿破仑,法国人匍匐在他脚下,并追随他征服欧洲。刚开始,法国人是反侵略、反压迫,但后来则变成了侵略和压迫别人。这时,什么自由、平等、博爱都不见了,只要能征服外族,扬眉吐气,法国人民就无比骄傲和幸福。
在耐着性子读这本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强、剖析也不算深刻的书的时候我很奇怪:托克维尔为什么那么有名呢?
后来看他的生平才恍然大悟。托克维尔只活了50多岁(1805~1859),一生中只写了三本书,其中两本是《论美国的民主》(第一卷、第二卷),第三本就是《旧制度与大革命》了。他写《论美国的民主》时是1830年代,当时美国还是经济小国,属于“偏远国家”,所以他的书尤其得到美国人的欣赏与重视也就不奇怪了,因为美国人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就像白求恩、斯诺、李约瑟在我国的名声,要远大于在他们的母国加拿大、美国、英国的名声一样。托克维尔的书在美国很有名,后来当美国变成第一强国,美国学者频繁引用托克维尔的时候,他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也就是说,由于美国人的追捧,加上美国成了世界第一强国,所以托克维尔也就成了世界级学者。
所以我认为,托克维尔的名声要远大于他的实力。
那么,副总理为什么要推荐大家阅读他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呢?
我的推理是这样的: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的解释是:人们早已对旧制度不满,但过去是高压,没法爆发,到了路易十六时期,压力减少了,给了人民更多的自由之后,在很多旧的不平等现象还不能解决的情况下,革命就爆发了。那么副总理的意思究竟是什么?是高层树立威信之后进一步改革,还是改革不好就……各位自己想吧,我不敢继续揣测了。总之我对副总理推荐大家读这本书,心里感到非常疑惑。
当然,我无意否定任何人。本文仅仅是根据我阅读《旧制度与大革命》谈的我个人的感受。而我的感受,当然可能是很偏颇、很个人化的。因为我并非历史学家,仅仅是喜欢阅读各种书而已。我无意冒犯任何人,本文仅仅谈的是我个人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