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数与代数”领域以万以内的认数和四则计算(笔算和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的加和减)为主线,结合安排了认识常量单位(克与千克、24时记时法)以及直观认识分数(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得到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重点:认数与四则计算;难点:24时记时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在二年级观察物体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安排了从这三个角度观察一些简单的物体和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三视图);在一年级直观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基础上,教学这两种平面图形的特点以及计算周长的方法。重点:周长意义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难点:观察物体。
“统计与概率”领域,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基础上,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大些、有时小些,学会用“经常”“偶尔”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重点:把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能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呈现;难点: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了五次实践活动,其中《称一称》、《周末一天的安排》、《周长是多少》、《摸牌与下棋》都是操作型的活动,而《农村新貌》是场景型的活动。重点让学生知道独立探索的同时要加强合作交流,明白“倾听”、“尊重”、“互补”会让问题解决得更好;难点:如何有效地组织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四、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1.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的质量观念。
2.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第二单元
1.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增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三单元
1.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www.qiake.net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四单元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与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五单元
1.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第六单元
1.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七单元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八单元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第九单元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产意识。
3.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第十单元
通过总复习,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六、本学期培优提差的具体措施:(略)
七、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全学期大约有15%左右的教学时间可以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在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方面,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以及知识的拓展、应用等方面,都可以使用机动的教学时间,这需要教师要精心组织安排。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安排如下,仅供参考,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周次
起止日期
计划进度
备注
1
9.1-9.4
一、始业教育;
测量:毫米、分米的认识
2
9.7-9.11
一、测量:千米的认识 吨的认识
机动
3
9.14-9.18
二、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4
9.21-9.25
二、万以内数的减法、加减法验算
5
9.28-10.2
二、加减法验算
国庆放假
6
10.5-10.9
二、整理和复习
第一阶段检测
7
10.12-10.16
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8
10.19-10.23
三、周长
9
10.26-10.30
三、估计
机动
10
11.2-11.6
四、有余数的除法
11
11.9-11.13
五、时、分、秒
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12
11.16-11.20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
机动
13
11.23-11.27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14
11.30-12.2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15
12.7-12.11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16
12.14-12.18
八、整理和复习
机动
17
12.21-12.25
九、可能性
第二阶段检测
18
12.28-1.1
九、数学广角
庆祝元旦
19
1.4-1.8
十、总复习
20
1.11-1.15
十、总复习
21
1.18-1.22
十、总复习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22
1.25-1.29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数据分析
通过课改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方式,同时,创造机会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体验学习成功所带来的愉悦,并由此激发兴趣,增强自信,从而相信自己是天生的学习者。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行为。
二、立足课堂,追求高效,深化改革,变“讲堂”为“学堂”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课堂是否高效看学生的发展。可设置“两大载体,四大环节”。 “两大载体”即合作学习、备好课。“四大环节”即自主学习、明示目标、展示交流、训练巩固。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快乐学习、高效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题的作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讲堂”向“学堂”转变。
课时安排及进度:
全期实际授课:23 周 102 课时(作文、练习时间在外)
课文(含基础训练复习
课时
进度(周次)
课文(含基础训练时间)
课时
进度(周次)
入学教育
1、我们的民族小学
4
第一周
语文园地七
29、掌声
5
第十九周
2、金色的草地
3、爬天都峰
4
第二周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31、给予树 32.好汉查理
32、好汉查理
6
第二十周
4、槐乡的孩子
中秋节放假一天
语文园地一
3
第三周
园地八 期末复习 元旦放假
6
第二十一周
一单元测验与分析
5、灰雀
4
第四周
期末总复习
7
第二十二周
6、小摄影师
7、奇怪的大石头
4
第五周
期末考试
第二十三周
8、我不能失信
国庆放假
2
第六周
语文园地二9、古诗两首
10、风筝
7
第七周
11、秋天的雨12、“听听,秋的声音
语文园地三
4
第八周
语文园地三 单元测验分析 13.花钟
花钟
7
第九周
14、蜜蜂
15、玩出了名堂
15、
4
第十周
16、找骆驼
语文园地四 单元检测
单元测验分析
7
第十一周
17、孔子拜师
18、盘古开天地 期中复习
期中复习
7
第十二周
期中考试19、赵州桥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7
第十三周
园地五 21、古诗两首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7
第十四周
单元检测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4
第十五周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语文园地六
单元测验分析
5
第十六周
25、矛和盾的集合
26、科利亚的木匣
5
第十七周
27、陶罐和铁罐
28、狮子和鹿
语文园地七
4
第十八周
全 期 课 外 活 动 安 排
周 次
计 划 内 容
组 织 形 式
执 行 情 况
2
我们的课余生活
口语交际
4
我心中的祖国
主题班会
7
我会写钢笔字
竞赛
11
秋天的发现
主题班会
14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口语交际
18
讲名人故事
竞赛
21
我们来编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