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积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籍的兴趣,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何种地位。”这些都给教师们一定的启示,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因此,教师在博览群书的前提下,利用班会课或课余时间,有的放矢地向学生朗读或介绍一些优秀读物,如《阿Q正传》、《水浒》、《三国演义》、《红与黑》等;有时介绍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阅读欲望。教师还可以生动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感受,用“现身说法”的方式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我也要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读一读”的行为动机。同时,鼓励学生:要丰富学习生活,扩展知识面,必须加深课外阅读的广泛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各项科学的兴趣,做到全面发展。这样,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3、 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因为很多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作为教师,应指导学生多读一些质量上乘的经典著作,推荐一些内容健康,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又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名著名篇。经过老师的推荐,学生大都能从有益于身心、有助于学习的目的出发,选订或选购书报,把目光投向一些有内容、有意义的读物,重视阅读的质量与深度。当然,有了合适的优秀书籍可阅读了,还要具备迅速阅读的能力,掌握、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在阅读过程中做到事半功倍。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和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谁就不善于思维。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阅读时的盲目性、随意性,帮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常用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如指导学生学会怎样朗读,怎样默读,怎样速读,怎样浏览,怎样复述等方法。还要培养学生在碰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词的时候,学会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专门开设阅读指导课,帮助学生养成读书先看序文和目录等好习惯。
4、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还要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阅读所得(包括好词、佳句、妙段、阅读心得等)随手记下来,这样能够加深记忆,促进理解,扩大积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把读书和生活结合起来,能够促进学生多读、多思。总之,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广撷搏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这样的阅读才算是真正有用的阅读。读书笔记可以是摘录式,摘录好词好句;可以是提纲式,侧重写作品的内容;可以写心得体会,着重写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感想体会。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此外,编辑“课外阅读小报”也是一种阅读积累的好方法。让学生把阅读中感受到的美,用文字和图画表现出来,这是课外阅读的质的飞跃。
5、建立班级图书角,拓展阅读空间,并适当开展课外读书活动。老师可以把学生手头上零星的课外书籍都收集起来(如果数量不多,再组织学生每人捐献出一至两本书),然后在教室角落里放上一个简易书架,就可以建立起一个简单的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看随拿,自由选择,自由讨论。也可鼓励每一位学生都收集自己喜爱的书籍、报刊资料,把购买、赠送、借阅的图书分门别类放好,在家中建立自己的“小小图书角”,并倡议和家人一起阅读,一起讨论心得。要让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为了把班上已逐步形成的良好的课外阅读风气持续下去,也为了不使课外阅读流于形式、不停留在表面,真正使同学们从课外阅读中获取各方面的知识,要经常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学生所喜欢的课外读书活动,以巩固读书成果。如每个月评比出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分子,或是举行名著人物竞猜比赛等。这样既可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又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真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当然,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写作,因而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大胆写作,大胆投稿,对发表习作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大力奖励。
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的:“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他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路的一条重要途径。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阅读任务。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通逐渐成为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翔,给孩子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1]秦训刚,晏渝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9重印
[3]张吉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 上一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