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正在大规模的开展。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实施,而课堂实施的主要环节是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课堂,课程改革只能是句空话。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达到课堂教学的自主化,必须树立新的教育思想,运用新的教育方法,采用新的组织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条件使之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心理学家认为:“需要引发动机,推动人行动以实现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协调教学,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起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使其自觉、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
探究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生命,没有探究就不可能有发现,没有发现就谈不上创新,而如何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就成了当前数学教学的中探讨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多种教学媒体的协调教学,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协调进行教学,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一、用电脑课件,激发探究欲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
1、巧用课件引入 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创新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积极探索研究新知识,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案例一: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时,为了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大家都喜欢小动物是吗?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走入动物世界,去亲近它们,好吗?”与此同时,出示动物世界的课件,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跃跃欲试,一下子就进入了课堂。
教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对学习形成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获取新知作为自己的需要。可见,浓厚的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2、巧用课件新授 培养探究思维
“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识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次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所以,我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强的特点,创设一些新奇、有趣、富于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参与和探究的欲望。结合学生以有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案例二:在教学“元角分”一课时,由于条件限制,不可能带学生到真正的超市购物,但不购物就无法了解学生学习的到底怎么样?使所学知识得不到应用。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运用课件的优势,创设了一个小超市的画面,并告诉学生:如果给你50元钱,你想买什么,找回都少钱?让学生自己看屏幕购物。虽然没有带学生逛真正的超市,但课件把超市的真实再现,弥补了这一缺憾,从学生购物时高兴的神情就可以感受到应用课件再现真实生活场景拓展了学生的探究空间,培养了探究思维。
二、巧用真实学具 培养探究技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能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手和脑的这种联系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学具的机会,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发现新知,探究新知,体验创新,感受“再创造”的探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究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案例三:在教学数字时,我设计了摆学具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来理解数的组成。学生在摆学具的过程中知道了数组成,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在摆学具的过程中让学生叙述摆的过程。这样,手、脑、全动起来,对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还有,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上边6个三角,下边4个三角,要是上下两边三角同样多,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看到题目后,纷纷动手摆学具,边摆学具边思考,得出了许多高质量的、老师想不到的答案。例如:第一种:上边拿去两个;第二种:从上边拿一个放在下边;第三种:下边添上两个;第四种:上边拿去三个,下边拿去一个;等等……。
通过动手摆学具,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了,变被动的接受新知为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不仅有助于儿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且对孩子在没有达到抽象思维水平之前,通过自主探究的形式,使自己学习数学成为可能。
三、巧用学生本身 挖掘探究潜能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本身就是教学资源。而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一资源,视而不见,殊不知如果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挖掘学生探究潜能,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案例四: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利用学生本身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叫9个男同学站到黑板前面来,其中5个同学头上戴着小白猫的头饰,4个戴着小黑猫的头饰,叫7个女同学也站到黑板前边来,其中3个同学头小白猫的头饰,4个戴着小黑猫的头饰。然后问"一共有几个人?你能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教师台下倾听,并点名汇报。学生对自己能参加教学感到非常自豪,而下面的同学看到自己的伙伴在讲台上也是兴趣盎然。想出了很多的方法:有的学生用"点数法":1、2、3……16;有的学生是把一个女同学放在男同学那边(把男同学凑成10),女同学这边还剩下5个人,男女同学合起来一共有16个人;有的学生"把女同学凑成10,把3个男同学放在女同学这边,这样一来,男同学那边还剩下6个人,男女同学和起来一共有16个人;有的学生列出算式为:9+7=16;还有的学生按头上的小动物的颜色进行分类并列出算式8+8=16。
可见,利用学生本身为教具进行教学,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挖掘学生探究的潜能,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要求,又鼓励了学生探索不同算法的精神,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定然回陡然大增。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