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30多年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它就如一座蕴含着丰富教育理论的宝库,引来无数教育者前赴后继地来开采,拜读。书中,他提出的一百条建议虽然在时间上过了几十年,但是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仍然可以领悟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精髓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更是我们今天的教师所信奉的教育理念和奋斗的目标。 一百条建议,条条都是精髓,值得我们潜心研读。其中一篇《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更是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这一教育思想。看完这篇文章,我感触颇深,作为一位教育者,他是那么地了解孩子,那么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又是那么全心全意地呵护着孩子,就像呵护着一朵朵娇嫩的小花。
他说,“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他把教学工作的本质归结为关心儿童的生活,让我疑惑。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可以说,就是传授知识。我也认为,只要我们尽职尽责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就无愧于孩子,无愧于孩子的家长,而关心学生的生活,好像应该属于附带品,不应该提到我们工作的本质这一高度来。而苏霍姆林斯基却认为:我们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每时每刻”,由此可见,他是多么地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情感。反思一下自己,工作中,也曾与学生进行过心灵的沟通,那是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而且要在课后,因为,我始终认为教学工作是第一位的。我们的教学与心灵的沟通是绝然不同的两件事情,我们没有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也可以说,我们所关注的还是知识的接受,学生的情感还是退其次。这就是我们与教育家的差别。虽然我们还没达到这个层次,但值得欣喜的是,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且,从观念的转变到行动的实施这一步并不遥远,不是吗?
苏霍姆林斯基是有着丰富教育实践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都来源他生动的教育实践。他说,他从来不给小学的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他认为,儿童不会做功课,没有收获,是他真正的痛苦。他会鼓励学生,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真理。确实,当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了问题,把自己满意的分数写进记分册的那一刹那,他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老师的亲近与信任可想而知。想想自己,在给学生打不及格的时候,心里恨恨的:老师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却没有收获。我是那么地恨铁不成钢,我想让这个分数使他觉醒,促他努力。但是,我没有想到,我可能无意中伤了他的自尊心,打击了他的自信心。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很脆弱,没我们想得那么坚强,他们会在成功的基石上奋发,也会在失败中沉沦,他们需要的是鼓励,他们可能根本领会不了我们大人的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我们要让儿童始终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是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结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当他看到第一次跨进校门的儿童时,他常会联想到那刚刚开放的带点紫红色的桃花。是啊,他们是那么的娇艳,那么的可爱!可是,要使这朵花结出果实,园丁要付出多少心血和劳动啊!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爱护学生对我们的信任,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娇嫩的花朵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