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玉米高产攻关的同时,我们认识到玉米高产主要靠品种,只有育出高产品种这个主导因素,才能创出高产。因此我们决心学习搞玉米育种,并于1973年开始进行玉米育种工作,在莱阳农学院刘恩训教授的支持下,于1978年选育出紧凑型玉米自交系“掖107”,在海南与紧凑型自交系“黄早四”组配育成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掖单2号”。并在1979年直接纳入攻关试验种植,产量突破了夏玉米11250kg/ hm2大关,0.1公顷单产达11652kg/ hm2,此高产纪录震动了整个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此产量的突破是在平展型玉米种植的高限密度情况下的单株穗粒重的突破。经过4年对“掖单2号”进行不同栽培方式及综合配套技术研究,“掖单2号”春玉米在72000株/ hm2密度情况下,最高产量达13554kg/ hm2;夏玉米在63000株/ hm2密度情况下,最高产量达到12369kg/ hm2。但是“掖单2号”在密度超过60000株/hm2的情况下的致命缺点是不抗倒伏,这就限制了玉米高产再高产的突破。
1.2.2 选育高抗倒伏的中大穗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中高秆中晚熟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作为高产攻关的育种目标
针对“掖单2号”由于不抗倒伏无法再提高产量的矛盾,要想高产突破还是要从选育高抗倒伏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入手。我们以选择株型紧凑、茎杆坚韧,高抗倒伏的中大穗型、中秆或中高秆中晚熟的玉米杂交种为育种目标,1986年,用按照这种育种目标育成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掖单6号、7号、9号培创高产田,分别获得了14431.5kg/ hm2,13428kg/ hm2和14148kg/ hm2,首次突破了14250kg/ hm2高产大关。这类品种株型紧凑,抗倒性强,在种植密度达到75000株/ hm2以上时,随密度的增加则出现果穗变小,单株穗粒重明显下降的趋势。虽然在种植密度达到97500-105000株/ hm2时没出现严重倒伏和严重空杆现象,但由于单株生产力的明显下降,达不到再高产的目的,产量不能突破15000kg / hm2。
1.2.3 紧凑大穗型玉米育种目标的提出与实践
玉米产量要继续提高,选育超过15000kg/ hm2的品种,单靠抗倒性强的中秆、中大穗玉米杂交种是不行的,我们通过高产攻关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必须利用在较高密度情况下提高单株穗粒重的方法。在总结前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选育15000kg/hm2高产品种的目标,即选用多基因控制的致矮性遗传传递力较强,根系发达,茎杆坚韧,抗病、籽粒大、粒重高的高配合力的紧凑型玉米自交系组配成紧凑大穗型玉米杂交种。利用多基因控制的致矮性遗传传递力强的玉米自交系,解决了高产品种因为增加密度和加大肥水供应而引起的群体植株偏高导致倒伏的危险性,并保证在75000株/ hm2时,叶面积指数达到5.0的情况下,有抗拒7-8级大风的能力。只有在较大叶面积指数和抗病抗倒的前提下,才能通过延长绿色叶面积持续期和增强叶片光合生产率,来增加群体“源”的供应量,同时育成的品种必须穗子大、籽粒大、粒重高,能保证光合产物有足够的“库”存贮起来。根据育种目标,我们又经过三年六代的育种与培创玉米高产田的研究,终于选育出了多基因控制的致矮性遗传传递力强、株型紧凑高配合力的“478”自交系,育成紧凑大穗型玉米杂交种——掖单12号、掖单13号,1989年掖单12号、掖单13号培创夏玉米高产田,产量分别达到16062.15kg/ hm2和16444.35 kg/ hm2。首次开创了我国夏玉米亩产超吨粮和一年两作(其中小麦7275 kg/ hm2)全年总产23719.35 kg/ hm2的高产纪录,实现了亩产过吨半粮的目标。
1.2.4 通过高产攻关的实践发现了紧凑型较平展型高产突破的几个方面
在夏玉米区域,在有效创造产量的前提下,紧凑型较平展型玉米杂交种有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1)叶面积指数的突破:平展型玉米杂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交种最大叶面积指数一般在3.5-4.0之间,而紧凑型玉米最大叶面积指数可达5.5-6.0左右。
(2)经济系数的突破:平展型玉米杂交种经济系数一般很难能突破0.45,而紧凑型玉米可达到0.55。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