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是《建议》中十二个方面其中的第一方面第二小节。中央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必须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地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环境:
正如中央《建议》中讲的那样,国内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成立体发展态势。由最初的“四个现代化”演绎和变化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向深入发展。显然这是总体方针政策引导和世界综合发展的双重结果。
最初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同“四个现代化”相比,它给人们一种什么样的现代化形式呢?在1979年7月28日邓小平在接见山东省委和青岛市委负责人的谈话中,他是这样为20世纪末要实现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定出的标准:“如果我们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就很不错,可以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26页),显然他是第一次为“中国式的现代化”定出了1000美元的标准,并且,用“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质朴之言来描述现代化发展目标,使得“现代化”这样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演变得让普通人民群众易于理解掌握。
当年10月4日,邓小平在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上,把“中国式的现代化”目标中的“人均收入”,进一步修正为国际上通用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衡量标准,与此同时提醒人们,就是这个降低了的目标也是需要我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要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才能完成。并试问“我们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能不能达到人均上千美元?” (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4—195页)。
原空军上校戴旭讲道:“美国的经济学家发明了GDP概念麻醉中国人,就像当年给俄罗斯开出休克疗法的药方一样。很多中国学者津津乐道GDP,客观上麻痹着国人的理智。、、、,1840年中国的GDP是世界1/3,英国日不落帝国的GDP才占1/20;全部欧洲加起来,也比中国差得多,为什么中国不瓜分欧洲,而被欧洲瓜分了?就是衰落到1894年的时候,中国GDP还是日本的9倍多,为什么中国不打败日本,收回琉球,反而被日本打败,丢了台湾?历史上GDP数量并不等于大国地位,为什么到了现在,反而成了大国的标志?、、、,现在的GDP主要是房地产,根本不能到世界上扩张赚人家的钱,只能盘剥自己的民众,还帮着国家资本打劫自己人民的财富。”这也是需认真解决的具有国内国外性质的实际问题之一。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