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肝组织细胞的病变情况是汇管区炎(G1),汇管区纤维化、芒状纤维(S1)或出现界面炎症(G2),可有少数纤维间隔形成(S2)。
临床表现:症状轻微、病情较稳定的肝炎。在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中,可以是病毒高复制的感染初期,处于相对的免疫耐受性而病变轻微;也可以是复制病毒被清除的感染后期,病变已趋向消散。许多病人完全没有自觉症状,只是健康检查时发现HBsAg(+)和ALT升高。起病隐匿,难以记清明确的发病日期。最常见的症状是容易疲乏,但大多数仍可完成日常劳动工作,工作效率可能稍低。症状多模糊,且常间歇性发生。可能不耐过多油腻和暴食,而对日常饮食的食欲多无影响。偶有上腹不适、消化不良,右上腹可感隐痛,在活动时较明显。在病人就诊前,这些症状可能已存在较长时期。少数病人有蜘蛛痣,常不典型,数个,见于颈前和上胸。肝肋下常可扪及、质韧,有轻微叩压痛,脾脏偶在肋下扪到。一般无黄疽。ALT在不太高的幅度内波动。休息治疗后病情好转,ALT正常,但可复发。
中度:桥接坏死、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变形(G3及/或S3)。
组织病理学以有桥接坏死为特征,病变必定活动,但临床表现可有一个很大的范围。病情发展,典型的有明显的肝病症状:乏力、食欲差、腹胀、便溏等;肝肿大而质韧,脾也常肿大,可有肝病面容、黄疸、蜘蛛痣、肝掌等;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一般在50-300U/L范围内、很少超过500U/L,ALT/AST比值也较急性肝炎的低。临床过程也可以隐匿进展,可全无肝病的症状和体征;也可反复发作或持续加重。有不同的疾病谱,可以是无黄疽型、黄疽型,甚至胆汁淤滞型。
重度:多小叶融合性坏死,花结、结节(G4及/或S4)。
临床表现:症状明显,倦怠、不适、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右上腹闷痛、体重下降。可有轻微黄疽,颈部和胸背部常有典型蜘蛛痣,肝肿大、压痛、质软,脾常可扪及。血清ALT持续升高。肝组织有亚小叶融合性坏死,坏死区附近肝细胞花结形成。少数病人症状较重,消化道症状明显,性欲缺失。体质羸弱、消瘦,黄疸,蜘蛛痣,肝掌,肝脾肿大,可有少量腹水。血清ALT持续升高,或升高幅度不大,而与同时升高的AST有相近的比值,白蛋白轻微降低而球蛋白中度增高。肝活体组织检查可有早期肝硬化。对休息治疗的反应较差,较难完全控制,易于复发加重,五年病死率30%-50%。这类病人在临床上与肝硬化不易区别。
其它表现:病情明显活动的病人,可有肝外症状:皮疹、肾小球肾炎、多浆膜炎、甲状腺炎、血管炎,肺炎,一种或几种血细胞减少。少数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自身免疫现象,自身免疫抗体(抗平滑肌、抗核、抗线粒体抗体)也可阳性。
亚临床经过:也可有少数病人完全没有自觉症状,只是在体检中意外发现一些肝病迹象。或者;自觉症状轻微,间歇性或持续性血清转氨酶增高,虽为时已久,因增幅不高而未予重视。这些病人不经肝穿刺很难证实已是重度肝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