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生缺乏良好的探究习惯,物理探究过程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农村初中有很多学生由于从小习惯于“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养成动手的好习惯,缺乏探究问题的欲望,因此,当教师布置实验探究任务希望学生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结果学生却不知道如何猜想和假设,如何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不知道去观察什么实验现象,记录哪些实验数据等等。很多学生是抱着好玩、热闹、没有课堂作业的心理进实验室的,有的学生一节课下来没有动过手,更谈不上探究了。
三、学生差异大,因材施教难以实施,课堂管理存在难度。
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下,学生小学毕业后全部升入初中,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差异性很大。教师为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物理教师的教学只能定位在中等水平的学生,无法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使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既完不成实验任务,又得不到教师及时的帮助,长期下去,便沦落学困生。加上实验课学生较活跃,实验探究课的纪律维持和组织管理对物理教师带来极大的挑战。由于课堂实验时间有限,实验探究会常常留下“夹生饭”,教师只好挤占其它时间补上,加大了工作的压力,许多教师对组织学生进实验室上课有一种畏难情绪。
四、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农村物理教师师资缺乏,所教非所学的教师比比皆是,加之缺乏专业培训和指导,直接制约物理实验教学特别是探究教学的有效提高。主要表现在物理教师单独从事基础实验教学的能力欠缺,受自身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局限,部分教师驾驭实验教学内容的能力不足,,尤其是对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束手无策,经验不足,特别是对复杂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难以应付,导致实验探究过程流于形式。只在公开课或是评优课上才精心设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计探究过程,反复训练学生,以达到理想效果。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
“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2、 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3、高效课堂理论。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激发学生情趣,展示教师素质,设计完美问题,思维延伸课外,创设课堂情境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探究。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