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教育研究中的非历史的倾向,有论者明确指出,教育认识的主体要具备历史意识应当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育研究者对教育发展的历史事实、历史过程、历史线索和规律要有完整的把握;第二,教育认识的主体应当对教育历史采取科学态度,应当忠实于历史的事实,并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历史,把历史看成是一个运动的、完整的、不断延伸的过程;第三,教育研究者对教育历史与教育现实的联系的要有深刻的理解,教育认识的主体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与现实的逻辑关系;第四,教育研究者对自身认识的能动性与教育历史的客观性的关系要有正确的把握,无论是教育历史事实,还是教育思想的历史,对教育研究者来说,都是客观的存在,研究者对教育历史的认识不能脱离历史的实际,而主观地任意剪裁历史片段,甚至歪曲历史的教育事实和历史的教育思想。⑿我认为,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应该注意的是,要通过修正、发展已有的教育概念和范畴或创造新的教育概念和范畴来反映、说明、解释和预测教育活动和教育现象的发展变化。
以上探讨的是对教育的整体认识中的历史意识,是在宏观层面强调教育认识的历史感,这种对教育整体的宏观层面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感是极其重要的。与此同时,对教育活动微观层面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感也不容忽视。比如,我们要理解和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生经历和发展历史,也要重视教师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就尊重学生的历史而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点给予适当的教育。在遵循儿童生长的次序上,卢梭给过我们明确的忠告,他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象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⒀
3、形成转化思想
任何事物本身都存在着内在矛盾,肯定中包含着否定。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因而都有其肯定的理由。然而,肯定的理由和肯定的东西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因为条件会变化。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事物在肯定中孕育着否定自己的因素,因而都有自己的运动。当其运动达到一定阶段,具备一定的条件时,就会实现肯定向否定方面的转化。事物在由肯定向否定方面转化之后,又会在新的条件下向新的否定方面转化,也就是向否定之否定方面转化。反映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转化的思想就是认识中的转化思想。
教育认识的主体要有转化思想,这是因为:首先,教育有其发生、发展和转变的历史,只有在形成了相应的转化思想之后才能理解和把握教育的发生、发展和转变。其次,教育是一种促进转化的活动。教育要促使学生从无知转化为有知或从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较多,从没有某种道德品质转化为有某种道德品质,从身体柔弱转化为身体强健,以及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思想转化为行为、习惯,等等。不仅如此,教育作为一种为了实现其价值的人为的存在,它还存在着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教育的现实价值与理想价值、教育的人的发展价值与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的相互转化。既然如此,也只有相应的转化思想才能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教育。
教育认识的转化思想首先要求教育认识的主体学会运用“流动的”而不是“固定的”思维形式来反映教育存在的转化。这是侧重从教育认识的“反映”本质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更进一步的要求是,从教育认识的创造性,特别是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创造认识”的角度来说,教育认识的主体要有教育改革的意识,应当具备促进教育向积极方向转化的意识。
注释:
①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135.
②冯契.逻辑思维的辩证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1.
③朱德生.关于辩证法的逻辑与历史的根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6(6):58.
④彭漪涟.辩证逻辑基本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9.
⑤于惠棠.辩证思维逻辑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1989:5.
⑥⑨⑩[德]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09.334.258.
⑦陶文楼.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3-4.
⑧彭漪涟.辩证逻辑基本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1-122.
⑾张斌贤.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历史感[J].教育研究,1990,(8):58-60.
⑿郭元祥.教育逻辑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38.
⒀[法]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91 上一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