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政治课教学的要求
2005年开始在全国部分省市进行试点,2006年在我省各市开始实行的《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其基本理念是:新课程的组织形式是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而在课程设置的四个模块的名称上更是明确: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将政治课教学紧紧与生活相联系。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是政治新课程的要求,也是焕发政治课生命力的要求,更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源泉,为素质教育得以真正贯彻流入了新的推动力。
高中政治课教学也离不开“生活”这一“源头活水”,一旦与生活分离,就失去了生活的依托,政治课也就陷入了枯燥乏味的境地,教学也就流于形式、虚空。进行社会调查式的学生主体参与模式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对高中生主体性的行为表现进行理论的认识与实践的论证,是对在课堂教学和社会活动等中采用的主体性教育模式进行深入地、有益的尝试,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现实的素材和经验,起到了热身的作用。
(二)学生主体参与模式在政治课教学中的探索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建议中提出:“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通过社会调查活动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主体真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间来。
作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核心观念,它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高中阶段学生所特有的生理、心理发展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其主体性品质,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正确认识自身与外界的关系。通过社会调查进行主体参与模式的实践,能最大化地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与教育力量,使学生的主体行为有机会得到较充分的表现。本研究力求从探索学生主体性行为表现为起点,制定出科学的总体实验目标,在此基础上,对社会调查依学期制订层次递进的活动主题、学法指导的目标、进而影响学生对政治课课堂教学改变学习态度,喜欢上政治课。以学生参与为宗旨,以学生的主体品质的发展为标准,使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得到提高。在高中阶段进行的学生主体参与模式的研究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三)社会调查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尝试
课题的研究重点通过社会调查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进行的,我们不直接从政治课堂教学入手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主体性教育模式的实践),主要是考虑到当前高中阶段教育还广泛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影响,采取课堂教学之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就没有考试的压力,课外进行的社会调查活动更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与投入。具体是:运用主体性教育模式的理论,构建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通过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来建构知识,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教师通过对模式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现状,制定相关的学生研究性学习情境(社会调查内容),让学生选择社会调查的选题,通过研究性活动,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取得一定的结论,形成社会调查报告,并进而利用课本知识小组讨论,对研究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交流和评价,从而使从社会调查中所取得的体验和课本知识相结合,形成更高层次的认识,对社会调查的过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接触和了解,学生从进行的过程中体会研究性学习的乐趣。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