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真洋经没学到,真土经还丢了,得不偿失 中国人搞了几千年的中庸之道,可是到了近代却怎么也搞不成了,学生向先生学习,不仅没有使自己的国家强盛起来,却总是挨打,越来越落后。在这种敌强我弱、生死对决的紧要关头,中国人也学会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非此即彼的逻辑。运用非此即彼的分析逻辑,中学,也就是土经渐渐被边缘化,西学,即洋经成为了中国学术的主流。而在学习西学过程中,也是重用而轻体,即重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的移用,而较少科学精神的移植,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西方文化从骨子里是科学理性主义的。科学本身的内在规定是分析的、实证的、否定的、超越的,这些内在规定要求献身科学事业的人必须具备六种精神:民主精神、自由精神、平等精神、独立精神、宽容精神、进取精神。西方人以这些精神为原则构建了西方近代以来的民主政体和法治社会,从政治体制上和法律制度上保障了科学的繁荣和发展。科学的内在规定与自由民主、独立平等、宽容进取是同时发生、互为因果的,而非对立并存的。
反之,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骨子里是人文主义的,本文称之为人本伦理主义,虽然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这种人文精神曾被统治集团所扭曲而有伪人文的色彩,也曾被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所篡改而有了假道学的印记,但是,它的真精神却是永恒的,在维系中华民族长达五千年绵延不绝的辉煌文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真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仁爱公平精神、厚德载物精神、和合包容精神、民胞物与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可是当我们以西方式的非此即彼的两分法批判传统文化的时候,连这些具有永恒价值的真经也同那些假道学一并抛弃了,而当我们学习西学的时候,我们看重的却是那些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而把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加以批判、丢弃了。其实,科学精神作为科学探究的工具和手段像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一样,是没有国别性、阶级性的。
于是当我们既抛弃了自己民族的真经、失去了我们民族的道德支撑和精神家园,而又没有学到西学的真经—科学精神后,剩下的就只有反复咀嚼那些现成的或过时的科学知识和一些具体的结论以及一些毫无价值的或只有负面价值的舶来品,这就无怪乎总有一些中国人,特别是青年学生不知道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还有哪些值得自豪于世的东西,也无怪乎主张全盘西化论的那些人所散布的林林总总的谎言媚语总会时不时闹腾一阵、喧嚣一番。
二、浅议当代中生日祝福http://www.qiake.net 国教育的走向
前面探讨了中西文化、中西教育的一些特点以及近代以来中国学西方所陷入的误区。如何走出误区?本文试作探讨,以为抛砖引玉之用。
(一)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依归,中国当代教育要以人为本 从本真的意义上说,以道德为本位的人本伦理主义传统思想在教人、育人、做人的实践方面是成功的,但它并没有创生出科学知识体系,这也不是因为什么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压根儿就排斥科学精神,而是数千年传统的现实生活方式的生产与再生产的重复性所化生的心理定势、思维惯性、行为习性所导致的,否则,我们就很难理解在理学统治十分严密的明代中叶,西方传教士还能把西方的一些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传播到中土大地,这也像西方人因传统的个体本位的心理定势、逻辑分析的思维惯性和机械组合的行为习性没有创生出此岸的道德伦理体系,而只能预设一个彼岸的上帝(不论这个上帝是表象性的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还是理念性的绝对道德律令、绝对精神),试图由它来完成道德教化的任务一样,具有思想历史的必然性。
由此看来,以和合理念为根本特征的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是完全可以包容西方的科学精神的。当着西方人的道德支撑坍塌、精神家园失落、心理陷入疾患的时候,西方的科学精神恰可以在中国的人文家园中找到安顿自己的位置,而中国的人文精神也可以为科学精神提供价值天平和道德支撑,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在中国人的心灵世界中获得新生,这是历史赐予中国人的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弘扬我们传统道德的本真精神,给科学精神以安置之所,予和谐世界以落实之道。
(二)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互补,是中国当代教育的一体两用 浸透着科学精神的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从西方来到中国,很快便扎下根来,表明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具有互补性,也正是这种互补性,使科学精神在近现代中国人的历史实践中逐渐中国化,成为人文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融入了科学精神的传统人文精神走上了现代化道路,从而具有了现代性特征。这个现代性特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