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教学目标的自由化:教师在课堂中为了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随意发挥,一节课下来,课堂很热闹,但课标要求的目标一项也没有达成。二是教学内容的自由化。在教学过程中“宽松”往往导致学生“随心所欲”,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游戏为主的案例教学,如果没有充分驾驭课堂的能力,如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倾向,有的教师美其名曰:“开放式课堂”,却没有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何时放飞学生思维,何时恰当加以回收,这也是教师驾驭课堂的基本素质和教学艺术之一,没有有效调控处理好此环节,就会导致教学目标自由化,弄得像一盘撒沙,效果不佳。
二、“自主学习”变成“自己学习”
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变成了“旁听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在学生交流资料或汇报读书收获时,教师不做评判,不加以引导,造成学生漫无边际地交流,学习和认识活动过于肤浅。有时,教师宛如一个课堂活动的“捧场人”,无论学生读书、发言情况如何,老师总是赞不绝口:“你真棒!” “这个想法真好!” “真了不起!”、、、、、、由于教师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使得课堂上该引导的得不到适时的引导,该深化的得不到及时的深化,该训练时得不到有效的训练,教师这种在课堂上的“不作为”行为,导致课堂教学的失控性。
三、“自主学习”变成“自愿学习”。 目前课堂教学中,学习“自愿化”倾向应当引起关注。
第四章 自主学习不能落实现象产生的原因研究(2010年5月—2010年8月)
第一节 现象产生的主观因素: VF道路运输证管理系统+文献综述+答辩PPT+源码
教师未能从旧观念中摆脱出来:
应该承认,当今教坛上,还有不少教师在潜意识中仍存在“教学教学,我教你学”、“传道授业”、“师道尊严”这些狭隘的传统观念。[1]其主要表现是:
教学目标是片面的——片面追求分数,而忽视素质发展的多元建构;
教学过程是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由媒体到学生,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还需要由学生对教师的反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学任务是单一的——单纯传授知识,狭隘地诠释能力,就算是一些被炒得很热的“学习能力”,其本质上也无非是训练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唯手熟尔”; 教学对象是机械的——学生听,学生模仿,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既定的教学设计走,学习思维不敢越过雷池一步,教师的教学思维也见“物”不见“人”;
教学形式是唯一的——封闭的课堂教学。教师教书所使用的三件法宝:课本、粉笔加嘴巴,这几乎与两千多年前孔夫子时代的教学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是戒尺“进化”成粉笔而已。
第二节 现象产生的现实因素:
基础教育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
素质教育在学校轰轰烈烈地喊了多年,但不可否认,现阶段小学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试教育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