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查分析,了解现状
只有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致力于解决问题,教师才会有研究的动力。因此,在这一阶段里我们制定了“学校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方案,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了调查问卷,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情况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发展方式几方面着手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在学习中,对确定学习目标认识不够,多数学生没有这个习惯;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概括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都不够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不能得心应手,使用率不高。多数教师的发展方式还是被动吸收式,缺乏主动学习和研究。这一调查结果让我们对课题的研究有了更迫切的需要。
2、学习理论、统一思想,制定研究方案
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各种因素发挥整体效能的过程,这就迫切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有效教学理论。随着课题的确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教学理论的头脑风暴学习。先是在教研组长例会上带领组长们学习了《有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效教学论》的第一部分,什么是有效教学,是个研究小组的领头人对有效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为各组布置了《有效教学论》的继续学习任务,并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习网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全体教师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有效教学理论。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以往难以解决的课堂低效问题找到了解决的理论支撑,“怎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 成了老师们经常讨论的话题。《有效教学论》的学习为我们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课题的实施除了需要明确的指导思想外,还需要可操作的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课题组成员广泛借鉴已有的经验和理论.于是,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的专家组,便于我们随时请教,同时,我们通过查阅书籍、网上搜索等手段,了解了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先后学习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有效教学的四条基本原理》、《新学习方式下的有效教学》、《如何把有效教学理念落到实处》等文章,并在组长例会上讨论完成了课题的理论综述。并通过课题的四级管理网络,组织教师学习、交流这些理论,统一思想,切实做好课题实验的前期理论准备。
有了明确的思想认识,还要有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为此,课题工作组专门召开了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形成了《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方案》,初稿形成后,我们再次召开组长会议,在会上各位组长发表了对实验方案的意见,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会后,我们结合各位组长的建议,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修改,完成了《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方案》的初稿。
3、专家论证,保证研究可行性
在我们的研究方案形成之后,区科研室也非常重视,为了使我们的研究具有可行性,区科研室召开了“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立项课题的答辩会。
这次答辩会由进修学校韩桂华校长亲自主持,科研顾问宋庆泮和韩桂华为组长,以进修学校各部主任为组员的学术小组,作为评审组参与会议的全程。
在答辩会上,我校课题主持人孙校长宣读了研究方案,然后以宋所长为首的评审组对学校的方案进行质疑,之后宋所长就研究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培训、点评,使我们受益匪浅,为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研究方案提供了帮助,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增强了研究的目的性与针对性。本次答辩会后,我们按照专家的意见认真对方案进行了再一次的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方案》,并完成了开题报告,召开了开题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