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或许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句子来诠释信仰:所谓信仰就是对这个世界的爱,信仰的方式就是爱这个世界的方式。每个人都有选择爱的方式的权利,因而也就有选择信仰的权利。任何压制、强迫都不能够造就出真正意义上的信仰。自然信仰(如宗教信仰,神灵崇拜),社会信仰,实用信仰(如金钱崇拜)等都是信仰的方式,它们没有对错,只有人信仰的境界与领悟的程度不同,因而同一种信仰对人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
我们可以说自己没有信仰,但几乎没有人会否认有属于自己的爱世界与他人的一种方式与思维习惯。纷繁复杂的生活需要一个人有自己的坚持与信仰,才能保证不随波逐流,不被愚昧的大多数所同化。信仰使人内心平和,更加从容的面对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信仰的存在的确有意义非凡,至少它指导着我们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而且,信仰的存在,对一个人生命价值的提升,对生命,世界的理解也大有裨益。
2.当代中国人的信仰现况如何?国人是否真的丢失了信仰?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而作为当代国人,不能汲取几千年历史经验就毫无未来可言,藐视历史往往意味着精神的荒芜。自古至今我们的民族从未缺乏信仰,从本土的道教,儒教,到佛教的本土化,都包含了一个民族持续不断的文化内核与精神追求。中国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众信仰形成的沃土,屈辱的国耻更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垦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了土壤,而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泱泱大国却时常被冠以“无信仰”的罪名,是谁之过?
首先,我们并非完全丢失了信仰。或许我们可以参考许知远的话:“那个需要我们通过冷嘲热讽来摧毁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消费经济有力的荡涤了旧的意识形态观念。我们今天面临的严重问题是,旧信仰已被摧毁,而新的信仰还未形成……我们急切的需要人类历史中最精纯的品质,不管是伟大的著作还是伟大的人物,都为我们提供了某种快捷方式。”对此,我并不完全赞同,因为一个民族信仰的形成不能割裂自己的历史与文化。的确,我们当代国人不能在信仰问题上做出明确的表态,但这并不表示我们的民族没有存在的价值,没有凝聚力与精神追求。相反,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幸福感最高的国家,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够有超越众发达国家的幸福感,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自古形成的简朴与乐观的内心格局,它来源于儒家道家文化的精神内核最终的被认可,及其深入人心的力量。中国人相信道无常法,圣无常名,因而兼容各种宗教而无明确统一的大信仰,但这又何尝不是中国人在精神领悟上超越其他民族的表现呢?
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信仰只能是回归本民族的传统去寻找,淬炼,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对西方文化与信仰的无条件接受不能真正意义上替代我们曾经的信仰及其残存的根底。所以窃以为,真正的信仰,只能深刻提升并挖掘自己的内心,从心中去寻找真正的一个信仰,而内心深处,是我们民族延续留下的那些许美好的价值,把它挖掘出来,培养成一个至臻至善的信仰,这才是真正可行的办法。西方名著与宗教教导我们的处世道理都将内化为信仰形成的养料,而非直接借过来,成为寻找信仰的某种捷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