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并非完全丢失了信仰。或许我们可以参考许知远的话:“那个需要我们通过冷嘲热讽来摧毁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消费经济有力的荡涤了旧的意识形态观念。我们今天面临的严重问题是,旧信仰已被摧毁,而新的信仰还未形成……我们急切的需要人类历史中最精纯的品质,不管是伟大的著作还是伟大的人物,都为我们提供了某种快捷方式。”对此,我并不完全赞同,因为一个民族信仰的形成不能割裂自己的历史与文化。的确,我们当代国人不能在信仰问题上做出明确的表态,但这并不表示我们的民族没有存在的价值,没有凝聚力与精神追求。相反,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幸福感最高的国家,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够有超越众发达国家的幸福感,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自古形成的简朴与乐观的内心格局,它来源于儒家道家文化的精神内核最终的被认可,及其深入人心的力量。中国人相信道无常法,圣无常名,因而兼容各种宗教而无明确统一的大信仰,但这又何尝不是中国人在精神领悟上超越其他民族的表现呢?
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信仰只能是回归本民族的传统去寻找,淬炼,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对西方文化与信仰的无条件接受不能真正意义上替代我们曾经的信仰及其残存的根底。所以窃以为,真正的信仰,只能深刻提升并挖掘自己的内心,从心中去寻找真正的一个信仰,而内心深处,是我们民族延续留下的那些许美好的价值,把它挖掘出来,培养成一个至臻至善的信仰,这才是真正可行的办法。西方名著与宗教教导我们的处世道理都将内化为信仰形成的养料,而非直接借过来,成为寻找信仰的某种捷径。
3信仰从来不缺乏一个理由。
如今,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道德滑坡的社会,已经少有纯粹信仰的存在。信仰的背后总免不了有个人利益的成分,伪信仰实当受到应有的抨击。譬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有多少能够清楚的说出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精神核心与经典理论?太过空泛的信仰,最终经不起现实的考验。所以说,真正因为向往而后信仰的人并不是多数。信仰说:“你们寻求我,若专心寻求我,就必寻见。”信仰从不需要三心二意的追随者。掺杂了太多的杂质,即便有的可信,也并不是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通往信仰的道路。
4,关于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信仰的形成:
关于马克思主义,它可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以是我们现阶段的信仰,但或许不会是唯一的必须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伟大思想的结晶,它指导我们的国家,社会,到个人的行为都无可非议。但国内很明显的事实是,马克思主义存在于教材中,却并未与每个公民的现实生活和思考相挂钩,宣传教育是可行的办法。但真正使民众信服,膜拜,甚至信仰的文化,应当包含无可非议的对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从这个角度讲,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理应提倡。 上一页 [1] [2] [3] [4] [5]
|